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469章 我也有田-《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以農立國,是中國古代歷朝的基本國策,重農勸農,《周禮》注曰:“古之王者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而必私置藉田,蓋其義有三焉。一曰以奉宗廟親致其孝也,二曰以訓于百姓在勤,勤則不匱也,三曰聞之子孫躬知稼穡之艱難無逸也。”

    隨即親耕就成為不少皇帝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如今的領導清明節種棵樹、工程奠基挖鍬土不同的是,宋朝有好幾位皇帝不但有“自留地”,還親自下地體驗稼穡之艱難,考察、研究農業技術與生產情況,有的皇帝似乎農技水平還不低。

    宋朝皇帝的“自留地”分為兩部分,除了禁中內苑,還有就是皇帝和大臣們共同參與農事的“藉田”。藉田始于周,后歷代相承。雖名義上為天子親耕之田,實際就是在京郊設置的國營農場。北宋于京城東南劃出千畝土地作為藉田,設置藉田令一員,建先農壇于其中,在東南角建神倉,選拔士兵中有農事知識的人為藉田兵。

    籍田除了種植糧食,還有果樹蔬菜,飼養牲畜。藉田上的產品首先是用來薦新,宮中一年中所有祀祭用的祭品都要由藉田來提供。而后是進御,還有富余的話,則用來賣錢,以支付其他的一些雜費開支,剩下的就上交內藏庫,算是皇家祭品的專供之地。

    過去皇帝的“自留地”,其中的藉田分布在京城四周,與郊區接壤。但在皇宮大內也有農田分布,就比較稀奇。要知道后苑本是皇宮帝妃們宴游之處,然而在南宋皇帝的后苑,農業場景卻隨處可見。這些地方也就成為皇帝和大臣們了解農業、體察民情、觀察莊稼,甚至進行農事實驗的場所。

    早在紹興二年四月二十四日,宋高宗對輔臣曰:“朕聞祖宗時禁中有打麥殿,今朕于后圃令人引水灌畦種稻,不惟務農重谷,示王政所先,亦欲知稼穡之艱難。”可見人家趙構在戰爭時期就開始研究水稻種植技術了,不僅如此,他還對養蠶技術頗有心得。

    相比之下,趙昺就差多了。當初行朝在瓊州時,大量人口的涌入府城,城里連耗子擠得都沒有地方住了,他住在比之現在還小的不知多少倍的行宮中,內苑更是小的可憐,怎么也不能給皇帝開辟出一塊‘自留地’用來親耕。

    而回到江南后,舊宮城早被蒙元一把火給燒了,除了僅存的邊緣還殘留著少數殿宇外,依然是一片廢墟。要是趙昺再晚回來幾天,估計地基都讓妖僧給跑了建廟啦,也顧不上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了。再后,他率兵親征,年都是在揚州城下過的,上哪親耕去。

    不過今年趙昺是躲不過去了,禮部請旨親耕,而他的自留地位于舊宮城的玉皇山南麓,就是當年高宗開辟的田地,可那塊地也就其一人親耕過,其他皇帝都是叫臣子代勞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凭祥市| 夹江县| 溧阳市| 永丰县| 隆尧县| 田东县| 镇宁| 闸北区| 仁寿县| 竹北市| 舒兰市| 汉源县| 罗甸县| 平昌县| 陆河县| 阳朔县| 务川| 都兰县| 西华县| 大邑县| 高安市| 新郑市| 潮州市| 株洲市| 蒙城县| 宁晋县| 青川县| 桦川县| 巨鹿县| 皋兰县| 辉县市| 赤峰市| 阜城县| 广州市| 泰宁县| 隆化县| 夏津县| 盐山县| 东平县| 裕民县| 上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