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8章 出乎所想-《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陳識時告退后,趙昺看著尺厚的公文不禁嘆氣,但這就是自己的工作,避無可避。他也只能靜下心來,一一閱過,簽署自己的意見。人們看當領導的在文件上勾勾畫畫,工作好像十分輕松,其實這是很費腦子的,你不僅要了解事情的始末,還要考慮執宰們提出的意見,針對不同的意見還要斟酌,選出最佳的處理方案。若是對其中問題有所懷疑,還要提出意見,打回尚書省重新討論、審議。
待趙昺審閱昨日堂議上對恢復三省及機構調整設置的討論意見時,眾臣對重新恢復三省制度十分擁護,而由于時間倉促,只能對大框架進行商討,細節問題還未涉及。而其中對于他提出的司法改革及調整司法部門的職能,眾臣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以為可以沿用過去的慣例,以免引發整個系統的混亂。
趙昺一直試圖實現以法治國,恢復江南后也下旨修訂律法,為此做準備。但是說實話,行朝說好聽點是戰時政府,不好聽的就是草臺班子,這么多年來朝廷幾經整合,也是在為戰爭服務,許多機構設而不立,或一兼多職,講究的是高效實用,至于其它就只能放一放了。
同理司法系統的建設亦是如此,瓊州地方狹小,人口稀少,訴訟案件相對要少得多,并沒有專業、專職的司法隊伍。加之逃離之時,有關的法典、案卷丟失,更多的是口口相傳,或是相關人員通過記憶重新默寫的,因此說實話趙昺對大宋的司法上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停留在前世的感觀之上。
現在既然有人提出此事,趙昺想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又如何去‘指導’改革,所以馬上命人前去將相關典籍尋來,自己也好‘臨陣磨槍’,哪怕粗略的了解一下,也不至于屆時鬧出笑話。待他將所有奏章批閱完畢已經是午時過了,午膳后吃過藥,小睡了片刻,幾位后妃問詢后也前來探視,太后也使人來問,耽誤了些時間。
待眾人走后,趙昺便將送來的相關典籍搬到了小茶室,檢出幾本讀了起來。這一看不打緊,隨著深入的了解,他越多越心驚,可以說是冷汗直冒。原來大宋的司法系統的嚴密和規范大大超過了他的所知所想,可以說已經有了近現代司法的雛形。
現代人對于古代司法的了解,大概多是來自于包公戲中的包拯,他是一個權力大得嚇人的法官,集偵查、控訴、審判、執行四權于一身,一樁案子,明察秋毫的包公往往當庭就問個清楚,然后大喝一聲“堂下聽判”,義正詞嚴地宣判后,又大喝一聲“虎頭鍘侍候”,就將罪犯斬首了。
有一些學者據此認為,“這種權力混同行使的現象一直是我國古代司法制度所無法突破的障礙”,“正是中國傳統司法遲遲不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原因”。但實際上,北宋開封府設置有龐大的司法機構,其中的判官、推官、司錄參、左右軍巡使、軍巡判官、左右廂公事干當官,都負有司法之職能,其主要職權便是審理刑事案與民事訴訟。
百姓到開封府告狀,通常是左右軍巡院受理,開封知府不過是統率一府之公事而已。如果每樁案子都要包公親審,以宋代的健訟之風,且“開封為省府,事最繁劇”,而且宋朝沒有‘師爺’這個編制,也就沒有公孫策,那么老包得像孫悟空那樣有分身之術才行。
而關鍵問題還是“包公戲”展現的完全不是宋代的司法制度,因為宋朝特別強調“分權與制衡”,而為實現“分權與制衡”,宋朝的立國者不但設立了諸多官職,相互牽制,且建立了一套非常繁瑣的司法程序,以實現分權制衡的原則……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旗|
同仁县|
巧家县|
壤塘县|
北宁市|
兴仁县|
方正县|
博爱县|
越西县|
佛教|
宝丰县|
安新县|
浮梁县|
茶陵县|
夏河县|
宜阳县|
汝阳县|
偃师市|
拜泉县|
嫩江县|
嵊州市|
滨州市|
阳谷县|
新蔡县|
庆元县|
洮南市|
灌南县|
曲阳县|
四平市|
和硕县|
新平|
华宁县|
肥城市|
高碑店市|
双辽市|
新竹市|
临高县|
梅州市|
德化县|
视频|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