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三選一個-《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在戰(zhàn)場后方的一座小山包上,趙昺也在關注著這場戰(zhàn)斗,宋軍幾乎是以一邊倒的優(yōu)勢碾壓敵軍,打得痛快淋漓。但是他也清楚勝利是建立在強大火力的基礎之上,雙方的炮戰(zhàn)在自己看來更像是一場攻城戰(zhàn)斗的預演,雖然宋軍在奪取西營后便迅速撤出戰(zhàn)斗,并沒有搶渡護城河。
這場戰(zhàn)斗在趙昺的經歷中可以說并不大,遠不如攻打揚州時的跌宕起伏,沒有與蒙元上下斗勇斗智的艱難;也沒有大膽將敵軍放入江東的驚險;更沒有在戰(zhàn)斗最為殘酷的時候,他親自領兵沖陣時的慘烈。而這襄陽城池卻是他攻打的城池中最為堅固的。
趙昺歷數自己攻打的城池。第一座城池是廣州,那時他是抱著‘寧可戰(zhàn)死,不能餓死’的心態(tài)去打的,勝者眼前的問題迎刃而解,敗則輸光家底。所以能攻下廣州除了敢戰(zhàn)之心外,也是因為廣州城被蒙元拆了個七零八落,又加之守將怯懦,被他率領一群烏合之眾奪了城池,現在想來勝的僥幸。
第二座城池是泉州,那時趙昺初登帝位,為了養(yǎng)活行朝一大幫子人,不得不進行的一場為了錢的‘劫掠’之戰(zhàn),雖說打的旗號是為了報當年泉州血夜,蒲氏屠戮滿城宗子之仇,而實質上還是為了錢。不過這場戰(zhàn)斗卻是他第一次真正的組織攻城戰(zhàn),學會了一些原則和技巧。
在此后收復江南的戰(zhàn)役中,趙昺可謂領軍破城數十座,而其中只有臨安和鄂州算是堅城。去歲開始的北伐也先后攻陷了揚州、壽州、徐州和應天府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堅城,但是與眼前的襄陽相比,還是遜色不少,讓他不能不重視。
首先襄陽的護城河的寬達百米可以說是舉世無雙了,雖然對于見慣了大江大海的趙昺來說不算什么,可是擋在前邊的卻是一座屯有重兵的雄城,他們會用一切手段阻止過河。而更加麻煩的是難以將大型攻城器械送到城下,總不能真的將護城河填平,不說消耗的時間和人力,這護城河與漢江相通,水流不但會將泥土帶走,還要設法將不斷涌入的江水排空,以現在的技術手段你怎么填?
其次,正是由于不可能填平護城河,大型攻城器械的選項就被排出了,使得可以攻城的手段受到限制。一個是從城門攻入,另一個就是破壞城墻,還有一個是利用云梯翻墻而入。這三種攻城方法,也是宋軍常用的手段,在實戰(zhàn)中廣泛運用。不過,趙昺以為對付襄陽城并不好使。
因為一座大城的城墻不僅僅是一道隔絕內外的墻頭,而是一整套完全圍繞“防御”戰(zhàn)略體系,襄陽城墻的厚度幾等于高度,穩(wěn)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跑馬和操練。每門城樓三重:閘樓、箭樓、正樓。這樣規(guī)模的城墻,大炮轟起來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除了城門設防嚴密外,城墻四個拐角的角臺上還修有角樓,作用是輔助城門,觀察和防御四面來犯之敵。整個城墻外側,每隔三十余丈有一座馬面,每個馬面寬八丈,從城墻向外伸出三丈余,高低、結構和城墻相同,使城墻外側成鋸齒形。每個馬面上建有可供駐守軍隊的敵樓,城墻和馬面上有女兒墻,墻上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擊的凹口和方孔,以利防守者從側面攻擊來襲敵人,讓攻城者三面受敵。
城門是防御的弱點,且攻破后可以長驅而入。但是,這種方式只適用于小城,而不適用設防嚴密的大城。在大城城門由外郭城、月城、甕城構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所以古代如果要攻城門,就算層層突破穿越了箭樓的封鎖線,終于打到了甕城,依然難以入城。
甕城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小城,套在主城門的外面,起到保護主城門的作用。主城門開在正面的話,甕城的城門就開在兩側,正面沒有門,沒法攻擊。且甕城門前面,還有羊馬墻等防御工事,起到遮護的作用。所以無論是用火藥的大炮,還是發(fā)射石彈的配重投石車,直接命中城門幾乎不可能。
用爆破的方式破門也不容易,因為城門和城角是最容易被攻擊的位置,一般在城門上面和兩側守方會集中各種武器保護城門。再有城門除了有一道釘有大銅釘的厚木門以外,還有玄門,千斤閘等,即使擊碎城門,馬上就下玄門,或者落閘。
更讓攻方抓狂的是城門一般還不是一道,大部分有前后兩道門,加上甕城僅城門就有四道。待你進入甕城還會遭到城上面守軍全方位無死角的攻擊,所謂‘甕中捉鱉’的典故就是來源于此。即使可以將城門全部被擊碎,甚至城樓被轟塌,城墻被爆破,仍然有很多的辦法可以駐成臨時的防御工事,任然能夠起到屏障的作用,所以就算一炮擊毀了城門,十幾米長的門洞也足夠設置障礙,甚至干脆將城門封死,讓你無法通過。
剩下的選項不多了,翻墻入城不說你千辛萬苦冒著箭雨和飛石終于抵達了城下,豎起了云梯。還有幾千年勞動人民集智慧和技巧創(chuàng)造的守城器械等著你。
撞車:一種專門用來撞擊云梯的工具,在車架上系一根撞桿,桿的前端固定有鐵器,當敵人的云梯靠近城墻時,推動撞桿將其撞毀或撞到。
叉竿:是一種既可抵御敵人利用飛梯爬城,又可用來擊殺爬城之敵的工具。當敵人飛梯靠近城墻時,利用叉竿前端的橫刃抵住飛梯并將其推倒,或等敵人爬至半墻腰時,用叉竿向下順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橫刃亦可擊殺不少敵人。
飛鉤:有四個尖銳的爪鉤,用鐵鏈系之,再續(xù)接繩索,待敵人沖到城墻下,準備登梯攀城之時,出其不意,猛投敵群,一次可以擊殺擊傷數人。
夜叉擂:又名“留客住”,這種武器是用直徑一尺、長一丈多的木頭為滾柱,周圍密密地釘滿了“逆須釘”,釘頭露出木面5寸,滾木兩端安設有直接兩尺的輪子,再系以鐵索,連接到絞車上。當敵人聚集在城下時,即投入敵群之中,然后絞動絞車,可以起到連續(xù)碾壓敵人的作用。
礌石和滾木:都是守城用的石塊和圓木,也是古代守城方準備的最簡易守城工具,我們在電視上也能經常看到,城墻上的守軍常常用一些普通的大石塊、圓木,在敵軍攀登城墻時,拋擲下去,以期擊中敵軍,減少攻城力度。
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東西是不是已經頭大了!而且守軍能夠在其中隱蔽而安全地集結兵力,選擇合適的時機發(fā)起短促的反擊,這種反擊離城很近,可以得到城頭投射武器的有力支援,這樣往往會使攻方陷入兩難境地,所以墻也不是那么好翻的。
至于采用火炮轟塌城墻的方法,趙昺也曾試想過,但他作為‘發(fā)明者’對當下的火炮的性能太了解不過了。號稱‘重型火炮’的大炮用來對付小縣城的城墻還是可以的,但是用來轟擊襄陽這樣的堅城實在是太困難了。自己弄出的火炮想作為城墻的終結者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首先當前的火炮使用的是黑火藥,貫徹力和威力與后世的黃色火藥相差甚遠,加之城墻多是用土夯筑,具有良好的吸能性,進一步削弱了炮彈的威力;其次,火炮的精度不高,難以做到指哪打哪,難以保證對同一個點進行多次命中。
再有從遠處使用大炮,慢慢地轟擊城墻,直到獲得足夠大,足夠多的缺口,守方手忙腳亂,來不及修理,才會將主力投入攻擊。即便如此,防守方如果人力充裕,也可以在缺口內外修建起簡單的寨墻,起到和甕城相似的作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防守方實力強大,人力物力充裕,意志也足夠堅定的話,是很難被攻下來的。
對于此歷史上是有深刻教訓的,趙昺記的該是二百年之后,那時的火炮技術水平應該與當下自己鼓搗出來的相近,那時在西亞曾經爆發(fā)過君士坦丁堡之戰(zhàn)。土耳其為了攻破城池,鑄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火炮,這些大炮如此之大,以至于僅僅將炮運到君士坦丁堡,就是一個耗盡國力的事情。每一門炮都由百頭公牛,數百名工匠,上千名勞力的照料下,沿途還要有軍隊護送。
穆罕默德以巨型大炮攻擊城墻,巨型大炮的每一發(fā)炮彈都足以摧毀一部分城墻,但仍未能轟出缺口。由于巨型大炮裝填彈藥極需時,拜占庭守軍能夠在每次炮轟后修補大部分的破壞,而守軍只有八千人。最后土耳其人仍然需要投入巨大的兵力強行攻城,后來憑著一扇被拜占庭人忘記關上的小門才攻入城中。
趙昺當下沒有時間,也沒有財力來鑄造巨炮,而他面對的敵人與自己兵力相當,且還能夠動員上萬的丁壯參加守城,所以破壞城墻的方法并不現實。考慮再三,剩下的似乎只有翻墻而入的方法最為現實和實用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孝义市|
察隅县|
东兰县|
独山县|
芦山县|
莱州市|
灯塔市|
莱西市|
垣曲县|
什邡市|
巴楚县|
彩票|
改则县|
麻城市|
新竹县|
黄浦区|
西畴县|
上虞市|
图木舒克市|
贵德县|
泰州市|
杭锦后旗|
临沭县|
平湖市|
蓬溪县|
津南区|
清苑县|
昌邑市|
太湖县|
蒙自县|
防城港市|
天津市|
松江区|
藁城市|
宽城|
尚义县|
射阳县|
西昌市|
河池市|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