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古董猶在-《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我軍怕水淹城,敵軍為何不怕?”趙昺扭臉問張進道。
“稟陛下,樊城雖常常受水患威脅,卻也非年年成災。長居于此的百姓皆知,汛期來水最先受淹的是魚梁洲;水位再漲,淹賈洼;再漲,威脅樊城;再漲,淹檀溪,百姓于此便可判斷是否需要避水?!睆堖M遙指幾處地點回到道。
“此外,襄河段未修江堤,洪水可以向地平的兩岸漫泛,從而減少洪水對城池的沖擊和毀損。因而漢水雖年年有水訊,但水位上漲總是很有限,江中的沙洲之上尚能有人居住生息,非有大汛,城池可保無恙。”
“嗯,原來如此!”趙昺點點頭,又問道,“樊城號稱承東啟西,連南貫北。西接渝陜,東連江漢,南通湘粵,北達宛洛,是鄂、豫、川、陜的通衢之地,怎么江上難見舟船?!?
他知道擁有兩千多年建城史的古襄陽,其實早在商周時期,便已有人在此逐水而居,漸具渡口功能。到了春秋,已經是楚人進入中原的要津,當時設有"北津"、東津"兩個渡口,成就了五霸七雄之業。戰國時期,襄陽水陸碼頭更加凸顯,蔡邕在《漢津賦》中對襄陽碼頭這樣記載:"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隴坻,下接江湖。導材運貨,懋遷有無"。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歷經漢、晉、隋、唐,襄陽沿河兩岸的水運碼頭與陸路上的車馬運輸,在此交匯。宋時也是南方茶葉絲綢北上的必經之地,由騾馬馱運北上,經洛陽,過黃河,進入漠南和西域。后又先后與金、蒙在此設立榷場,南北貨物交集此地。
“陛下所言不虛,往時漢水之上船只往來日夜不息,襄、樊兩城沿江碼頭之上多時船只可達千艘。我軍進入荊湖后,控制了漢水,北上的水路斷絕,而南下的船只也只能抵達襄樊。商路斷絕,商船頓減,比起昔日蕭條很多了。”張進回答道。
“雙方水軍可曾有過交戰?”趙昺看向江面只有幾艘小舟游弋,卻不見戰船往來,實在不像是雙方數十萬大軍云集的戰場,好奇地問道。
“據屬下所知,我軍內河戰船大部分被江帥調配給入蜀的禁軍第十軍,用于搭載軍兵和運輸輜重,余下戰船曾在首攻樊城時出現過。而蒙元將沿江大小船只盡數收攏于襄、樊兩城碼頭,部分大船改裝成戰船,小船改為火船,兩軍雖有過交戰,但皆是一觸即退?!睆堖M回答道。
“哦,原來如此!”趙昺皺皺眉,心中有些不痛快,當年蒙元攻襄陽鐵鎖沉江,夾江立寨封鎖水道以斷絕敵援。而他隔江遙眺襄陽城外阡陌縱橫,一片油綠,顯然連城外的農田皆沒有被毀壞,這仗也不知道如何部署的。
“那樊城上的可是襄陽砲?”趙昺收回目光,看見樊城城上擺放著幾架高大的機械,他問道。
“正是,據城中老人所言,當年蒙軍攻城就是憑借著這些破城的,之后就擺在城頭,也有十多年了!”張進回答道。
“原來都是老古董了!”趙昺聽了輕笑道……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子县|
宕昌县|
子洲县|
杭锦后旗|
卓资县|
甘孜县|
滨海县|
河北区|
昭通市|
阳城县|
壤塘县|
榆树市|
酉阳|
甘洛县|
明光市|
天峻县|
平果县|
民勤县|
黄山市|
吴忠市|
康保县|
宜阳县|
古浪县|
财经|
稷山县|
当涂县|
夹江县|
称多县|
沙雅县|
红桥区|
中超|
扶风县|
烟台市|
全椒县|
牙克石市|
安新县|
华阴市|
辉县市|
七台河市|
蛟河市|
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