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91章 過在于君-《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趙昺聽罷沒有吭聲,臉色卻并不太好。他知道過去軍將出身一是將門,二是草莽,再就是底層士兵積功而來。將門子弟還好,可以通過父兄的言傳身教學習軍事技能。而其他兩類軍將不是憑著自己的悍勇一刀一槍的殺出來的,就是被招安的匪寇,他們帶兵多是依靠個人經驗和勇武,并沒有系統的學習過軍事知識。

    原隸屬于湖廣置司的五個禁軍,他們是以原殿前禁軍改編的,但成分比較復雜。宋廷的殿前禁軍都指揮使被陳宜中謀殺,主力在對蒙作戰中或是投降,或是潰散,幾乎損失殆盡。后來由江萬載所領的義軍為基礎重新組建,此時的殿前禁軍便是以江氏家族子弟為骨干。

    此后在保護行朝流亡過程中,殿前禁軍幾番惡戰,兵力折損嚴重,江家以‘三古十二齋’子弟同樣傷亡慘重。楊太后深感江家忠義之心,在形勢最為艱難的時候下旨放歸了部分江氏子弟,以免江家香火斷絕,但仍是以江家父子兄弟為首。

    而后殿前禁軍護駕轉戰不斷的吸收各地義軍和潰散的宋軍殘部,而江萬載也為救護落水的幼帝趙昰身亡,統軍之權也隨之移交到江家兄弟之手。但在陳宜中和張世杰的聯手打壓下也被邊緣化,實力衰退,實力已經不及張世杰統領的淮軍。

    此后趙昺繼位過程中,江鉦依然領兵護駕,支持他上位。在經歷了崖山之戰后,行朝各軍皆損失慘重,不得不前往瓊州。而趙昺借機整編各軍,以帥府軍為基礎組建殿前侍衛親軍和御前護軍;行朝各部殘軍皆編入殿前禁軍,并剔除了張世杰的勢力,補入了義軍,仍以江鉦統領。

    如此奠定了新宋軍的格局,無論是改變軍號,還是擴編整合,一直維持至今。現下在襄陽參戰的禁軍第六、七、八三軍皆是隸屬于原殿前禁軍部隊,三個都統雖非江氏子弟,卻也皆是其舊將:

    第六軍都統潘念算是出身軍旅之家,其祖父潘從源,精通武藝,曾任吉州教官;其父潘仝,淳佑年間狀元及第,任廣州觀察推官升秘書閣大學士。潘念自小習文練武,成年之后,文武兼備,率義兵至項山剿寇有功,授命鎮守閩粵交界的南澳,后編入殿前禁軍。

    第七軍都統伍隆起是鄉間豪杰,當元軍迫近臺山是,自鄉間組織義勇八千余人,運送糧食七千石到崖山,起兵衛國勤王。后來在崖山之戰中表現甚佳,隨行朝前往瓊州,被編入殿前禁軍,成為基干力量之一。伍隆起作為頭領被委以統領之職,十余年間隨著擴編他也官至都統。但是其雖讀過幾天書,識字卻不多。

    第八軍都統張霸則是張世杰淮軍舊部,曾是其麾下的統制官,并為其親信。在崖山之戰中,許多淮軍將領在屢戰失利的情況下或是戰死,或是叛降敵軍,張霸僥幸活了下來。到了瓊州之后,張世杰兵權被奪,殘部編入殿前禁軍,其請趙昺善待其部下,他赦免了一批叛將的死罪,張霸則保留了官職。他是從底層士兵積功授官,肚子里墨水也是不多。

    軍官素質偏低,缺乏軍事素養,這些也是當時軍中普遍現象,因此在宋軍全面換裝火器之前,趙昺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知道冷熱兵器的交替不止是武器的換裝,還是從部隊編制到作戰方式及軍事思想與戰略、戰術的全面改革。因此就組建新訓營及各種專業訓練班,并組織中高級官員參加培訓,以期他們能盡快適應新的形勢。

    此外,趙昺還重新編撰了適用于各級軍將的《操典》,這些手冊分發到相應級別軍官,里邊從如何組織訓練、作戰,到行軍、宿營無所不包,甚至細化到布陣時一個士兵占多大地方,士兵與士兵之間間距要多少米,一個方陣多少人,一個方陣占據的面積要多少地方,方陣與方陣之間要間隔多少,變換陣形時怎么走才能最快變陣等等皆有指導。

    《操典》也并非一成不變,因為趙昺也是在摸索和總結經驗,每年都會重新進行編撰,刪除和修改不適宜的條款,增加新的內容。且沒有戰事發生,他都要求各級軍官進行總結,探討得失,撰寫心得,從中挑選出有特點的戰例匯編成冊下發各部,還會在武學開辦短期培訓班組織學習,以期提高他們的指揮水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烦县| 合水县| 藁城市| 蓝田县| 望谟县| 长白| SHOW| 东乌珠穆沁旗| 麦盖提县| 崇文区| 克什克腾旗| 桦川县| 沁源县| 稷山县| 德江县| 太仆寺旗| 法库县| 上林县| 巨野县| 江源县| 乌鲁木齐市| 思茅市| 榕江县| 黄浦区| 广河县| 阳东县| 泽州县| 常宁市| 嘉善县| 五指山市| 武定县| 兴和县| 梁平县| 永吉县| 江永县| 香港| 玉林市| 广平县| 大庆市| 确山县|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