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85章 萬全之策-《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莊公從略頓了頓,接著介紹三關中的中關為武陽關,南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后復稱武陽關。在信陽南七十里,豫鄂兩地交界之處,為大別山與桐柏山之間重要隘口,是南鎖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陽關地處險要,附近山巒交錯,群峰環(huán)結,關城以山為障,鑿山成隘,古以“車不能方軌,馬不能并騎”形容其險。歷來為南北抗衡之地,行師必由之道。最早要追溯到黃帝與蚩尤的爭戰(zhàn),春秋以后有記載的大大小小戰(zhàn)爭就有六十多次。孫武曾率軍一舉攻戰(zhàn)武陽關,隨后占領郢都,導致“楚失三關,而后失江山”。

    南北朝時期,梁、魏為取得關隘要道的控制權,曾在三關相持,反復爭奪數(shù)十年。宋開慶元年,忽必烈率軍渡淮河,攻大勝關,宋軍憑關據(jù)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棄關南逃,方越關南下直取鄂州,逼宋求和,結“鄂州之盟”。岳飛也曾以這里作為收復中原的根據(jù)地,派大將牛皋駐守武陽關西側興安寨。

    義陽三關的東關為九陽關。春秋時稱大隋關,后又稱黃峴關、廣蜆關,百雁關。漢初在此置縣,關因北距縣城九里,故此宋改為九里關。東西兩側崇山峻嶺,羊腸曲徑蜿蜒其間,兩山夾峙,一水中流,盤踞山險,最為扼要,勢若咽喉,為歷代兵爭之地,中間最窄處即為九里關址。古以“車不方軌,馬不并騎”述之,可見其地崎嶇險要,道路難行。

    此關西鄰羅山,兩山夾峙,天成峽谷,南北十里,地勢險要,兩頭窄狹,中間寬闊。北接澀港董寨,東依大別峻嶺,南達大悟,近有三里城相連,歷代鈞為驛道客棧,南來北往商賈云集,鐵騎不絕,街市繁榮,為中原與江漢人物交流要道。

    “當前我軍已經(jīng)搶占三關,并以控制了桐柏及大別山一線及以南諸州,但元軍依然控制山北一些州縣,尤其是平靖關外尚時有戰(zhàn)斗發(fā)生。”莊公從介紹道。

    “如汝所言,我們是無法經(jīng)過平靖關穿越山區(qū)進入荊湖地區(qū)了嗎?”倪亮發(fā)問道。

    “正是,雖然我軍不懼敵兵,但是行駕在軍中,且車仗成伍,進退不便,利守而不立攻。若是與敵糾纏,可立于不敗之地,可會耽誤行程。因而吾以為不宜取道平靖關。”莊公從言道。

    “嗯,此言有理。”倪亮點點頭道,“可若汝前言不假,九里關道路狹窄,車不能方軌,馬不能并騎,我軍車仗定是無法通行,那只能取道武陽關了。”

    “倪都統(tǒng)所言正是,行駕只能取道武陽關。”莊公從頷首道。

    “吾以為不妥!”這時譚飛插言道。

    “譚統(tǒng)領有何異議,難道我們要棄車仗走九陽關嗎?如此將有諸多不便,且會耽誤以后的行程。”莊公從皺皺眉反問道。

    “大家請看!”譚飛沒有多做辯解,而是起身走到地圖前道,“諸位請看,義陽三關成犄角之勢,九陽關和平靖關如同犄角突出于前。而武陽關則如牛頭頓于后,城關置于山谷中最為狹窄之處,若過關必須在山谷中行軍三、四十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化市| 嘉黎县| 海晏县| 台东县| 维西| 江安县| 宁国市| 原平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中阳县| 股票| 姜堰市| 浮梁县| 沙河市| 石门县| 松江区| 三台县| 台北市| 武义县| 南充市| 昭苏县| 大宁县| 常熟市| 靖西县| 万荣县| 晋城| 资兴市| 开阳县| 汉中市| 井陉县| 松阳县| 富阳市| 铜陵市| 辽宁省| 观塘区| 道真| 五台县| 宁陵县| 城固县| 武宣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