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186章 同樣缺錢-《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戰爭中,無論一支軍隊戰斗力有多強,一旦糧食供應斷絕,那就馬上會由猛虎變成綿羊。歷史上因為斷糧而戰敗甚至全軍覆沒的戰例數不勝數,如秦趙長平之戰、恒溫北伐前秦、宋遼岐溝關之戰等等。

    首先從制度層面上來看,很多王朝采用的是征兵制,即寓兵于農,士兵的主要身份是自耕農。他們按一定期限給國家服兵役,有的甚至還自帶衣糧,好處是免除自身徭役,服役期之外就是普通百姓,日常所需口糧自然不需要朝廷來操心。兩漢的征兵制、唐前期的府兵制就類似于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作戰任務,軍隊在一個地方長期屯駐,則需要開荒種地、自給自足,即所謂軍屯制度。蒙元的衛所制也類似于這種情況,但宋軍當下確是專一作戰,并不屯墾,軍糧全賴朝廷供應。

    不難看出,如果要發起一場戰爭,一定要先預判戰爭會持續多久,再根據出動軍隊的規模計算所需糧草大致總數,從官倉撥付,萬一戰事延長還得不斷補充,畢竟無論是士兵自帶干糧還是屯田自給,一旦遇到長期作戰,日常糧草供給都無法持續,所以一定要備足所需的軍糧。而此戰已經進行了數月,還要打多長時間,誰也無法預料。

    在正常情況下駐屯時,自可就地籌糧,勿需千萬里的調度,但是戰爭在哪里打往往無法決定,所以運輸就成了大問題。也就是說,糧食都不成問題,可版圖大了,經常不能及時運到戰場,即使運到代價也實在太大,這也加重了前些糧草供應的壓力。如果遇到崎嶇的地形,路上就要消耗上百倍的糧食。

    除了路上的消耗外,一支軍隊還包含大量的非戰斗人員或戰斗輔助人員,他們的數量往往比戰兵的數量還大。沈括在主持西北軍務時就曾言“三人餉一卒,極矣,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此外難復加矣。”“漢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饋糧,率十余鐘致一石。”所以說隨著路途的遙遠,相應的民夫消耗的糧食也是正軍的好幾倍。

    為了節省糧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運糧的民夫會先后分批返回,但前線會一直保持一個具備相當規模的民夫隊伍,他們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糧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將會成為一個很恐怖的數字。除了戰兵和民夫外,軍中還有大量騾馬,其中有需要精料喂養的戰馬,和粗料喂養的馱馬、乘馬及驢騾等畜力。

    雖然馬匹可以就地啃食水草,但還需專門準備飼料。其所喂飼料既可以是干草、稻麥秸稈,也可以是豆類甚至小米。一般來說,普通畜力用干草喂養,戰馬用草料和糧食混合喂養,以保證作戰時的體力。草料和糧食的比例也沒有絕對標準,也要視糧食儲備情況而定,多少不一。

    因而數萬數十萬大軍人吃馬喂,所需糧草的總量不可能精確控制,作戰時間更是無法預料,指揮官必須盡可能多的征集糧草,組織運輸。一旦糧草供應出了問題,不必等到糧食全部吃光,當存糧低于一定的警戒線的時候,整個軍隊可能就會出現恐慌,戰爭到這里很難再進行下去了。這時除非退路被截斷,否則一般的統帥都會選擇退兵,導致戰爭的失敗……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嘉黎县| 安远县| 茂名市| 金沙县| 巴中市| 淳化县| 桂东县| 南昌市| 交口县| 饶阳县| 揭东县| 措勤县| 东至县| 博乐市| 虞城县| 延边| 禄丰县| 万安县| 麦盖提县| 西乌珠穆沁旗| 黄山市| 荥经县| 依兰县| 资兴市| 随州市| 吉隆县| 保康县| 华坪县| 康乐县| 繁峙县| 怀远县| 黎川县| 尤溪县| 二连浩特市| 开化县| 郧西县| 桐城市| 崇仁县| 蛟河市|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