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孤注一擲-《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都說‘學好一輩子,學壞只需三天’,蒙古人在大規模戰爭結束后,走向安定后,迅速腐化墮落,克扣軍餉、喝兵血這些把戲可以說是無師自通,此外還有‘國家認可’的合法克扣等手段。他們可以養馬為名,要求全體官兵‘眾籌’,每月按照額定數目扣除。這項銀兩存儲營中,以備買馬之用。買補馬匹余剩款項,年終報兵部核明,送戶部充餉。
另外按照當時的歷法,歲有閏月,也就是說有時一年會有十三個月的現象出現,那么就要多發一個月的軍餉,可朝廷覺得這樣按月發工資就虧了,于是便讓讓軍官和士兵拿出自己的工資來“買保險”……換句話說,國家無論一年幾個月,只發事兒個月工資……這真不是一般的教條和“節儉”了。
如果這些算是‘合法’的國家克扣,侍衛親軍的官兵還要面臨各級將領們的克扣,這部分就是違法的,可也最是根深蒂固的,辦法還很多。比如在將領在本部隊放債,直接扣發軍餉還本付息,還有假冒填補軍械而扣士兵工資來盡義務,還有各種迎來送往和辦公費用攤派到士兵軍餉里克扣,這種手法可謂與彼時的大宋如出一轍。
此外還有更奇葩的方法。當兵就要搞軍事訓練,這是誰都知道的,而這部分錢也是應當由國家支付的。但是軍官們卻要將日常訓練中所耗費的箭矢錢,從士兵的軍餉中扣除。在這種制度下,士兵怎么愿意訓練?怎么敢訓練?多放幾箭,半個月飯錢沒了。
而對于侍衛親軍的軍事訓練,作為征戰主力,為保證戰斗力,初時朝廷自上而下還是十分重視的,專門訂立訓練制度,勤加訓練。除了各部單獨訓練之外,還要集中操練,參加大汗每年舉行的圍獵。可隨著戰事的減少轉入屯田,軍官們當然希望減少訓練,以將更多的時間用于生產,以增加產量。
上面不重視,下邊便愈加敷衍,所演陣圖,則年年皆循舊式,毫無改進,相沿舊樣,平時校閱,雖屬可觀,臨敵打仗,竟無實用。騎射這些看家本領也為圖省力,已不奮力訓練,在各營演試之時,明知所習非所用,不免視同具文,飾觀塞責。
玉昔帖木兒相信不僅自己知道侍衛親軍戰斗力嚴重退化,上面也并非不知。而依然視而不見的‘縱容’其墮落成這幅德行,一方面是訓練本身的問題。另一方面還是來自于朝廷對這支軍隊的定位,在大多數人眼中,蒙古軍才是國家的支柱,征戰的主力,戰無不勝的保證。
侍衛親軍盡管人數眾多,也只是扈從軍,只能從事屯田,承擔護送銀餉、押解犯人、解送錢糧、緝捕盜賊、緝查走私、守護、察奸、承催等等差役。而作為異族為主力的部隊,在蒙古人內心依然是不放心的,尤其是支戰斗力強盛的武裝力量,暗中不得不防,甚至作為大汗親衛的親軍也是禁止帶弓上崗的。因而對他們戰斗力的減弱,反而是樂見其成。
既然上下皆是如此,侍衛親軍經過十多年的‘調教’,也如他們所愿,當下三十萬大軍真正進行軍事訓練,拉出去還能打打仗的,可能十不存一,只能不斷零散抽調,短期合營訓練。在朝廷財力充裕時,這種野戰軍的戰斗力還能對付一下“治安戰”,等到朝廷財力窘迫時,就是一群毫無訓練的“叫花子”跌跌撞撞地上戰場。
實際上,這種情況已經發生,在失去江南后,元朝的財政狀況已經極度惡化,發放給侍衛親軍的補貼日益減少。給付的軍餉過去還能達到六、七成,如今連半數都難以達到。而隨著朝廷進行鉤考,狀況更為惡化,軍官們加大壓榨力度,以填補虧空。而幣制改革更是雪上加霜,新發現的元治鈔與舊的至元鈔按照一比五進行兌換,使本就貧苦的侍衛親軍兵丁家庭趨于破產。
據玉昔帖木兒所知,侍衛親軍的兵丁合法收入根本比不上普通的自耕農,連佃農的收入水平都達不到,“合法”生活水平近似于乞丐,想要稍加改善就不得不完全走向“違法”的流氓之路,乞丐、流氓,名之為兵,所以其家庭生活只能靠著各種非法收入才能貼補。在此條件下,無論是軍事技能還是軍人自尊全部蕩然無存,實則如市人,可謂無紀律,無賞罰,見賊即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晃|
陆河县|
怀远县|
贡觉县|
舟曲县|
麦盖提县|
元阳县|
荆门市|
和林格尔县|
崇明县|
万源市|
青浦区|
从江县|
灌阳县|
海宁市|
松阳县|
平乐县|
彩票|
青州市|
汨罗市|
民乐县|
石城县|
武鸣县|
任丘市|
星座|
建平县|
确山县|
双桥区|
昭觉县|
普定县|
永修县|
赣榆县|
临泉县|
湖州市|
沙河市|
都匀市|
延津县|
崇义县|
临夏市|
长阳|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