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原來如此-《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鄭主事,這月泉吟社是怎么回事?”在事務局的簡報中,趙昺幾次看到這個吟社,且近期十分活躍,便召鄭虎臣進宮詳問。
“陛下,月泉吟社早在復國前便以成立,過去只是些士人、遺臣聚在一起吟詩作賦,不過數人。但是今年卻日漸活躍,人數也有所增加,且有在職官員加入其中,屬下以為應報給陛下得知。”鄭虎臣施禮回稟道。
“他們可行不法之事?”趙昺又問道。
他知道在大宋朝結社并非什么新鮮事,杭州活躍著學子發起的同文社、文士發起的西湖詩社、專業詩人發起的律華社、武士發起的射弓蹋弩社、相撲運動員發起的角社、蹴鞠運動員發起的齊云社、雜劇演員發起的緋綠社、說書人發起的雄辯社、皮影人發起的繪革社、傀儡藝人發起的傀儡社、理發師發起的梳剃社、建筑師發起的臺閣社、園藝師發起的奇花社、刺青愛好者發起的錦繡社、弓箭愛好者發起的錦標社、武術愛好者發起的英略社,還有凈土宗信徒發起的蓮社和凈業會、道教信徒發起的靈寶會和真武會,甚至還有闊太太和富家小姐們發起的明為供佛實為比闊的斗寶會,以及由妓女發起的類似行業協會性質的翠錦社。
不夸張地說,假如您生在宋朝,不管您是什么身份、從事什么工作以及有什么業余愛好,應該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社團加入進去。也就是說,除了不能擾亂公共秩序之外,絕大多數集會都是被允許的,事前不需要向有關單位申請,事后也不需要找有關單位匯報。
“吟社”則是文人集會的統稱,具體稱呼有“詞社”、“詩社”、“文社”、“錦心繡口社”等等,規模比鄉社小,集會日期也不固定,但是參加集會的成員是固定的,往往還定出“社約”,也就是集會的規則。一般就是議論時事,吟詩作畫。但能引起事務局的注意,那肯定就不簡單了。
“稟陛下,因為這些人有些文采,加入之人又都是相熟的,且時常變換聚會的地點,屬下幾次派人都難以靠近,無法獲知他們所議詳情。”鄭虎臣稟告道。
“既然沒有查清,為何屢次提及?”趙昺有些納悶地道。可他也知道鄭虎臣心思縝密,不是妄自猜度之人,如此做法更是奇怪。
“陛下……”鄭虎臣沒有說下去,卻看看左右。
“都下吧,這邊說話!”趙昺見其欲言又止馬上明白了其意思,擺手讓堂上的人皆退出去,讓其在書案對面坐下,親手給他斟上茶道。
“謝陛下,屬下并非胡亂猜忌,而是不僅有朝臣加入其中,宮中也有人時常參與聚會。屬下覺得有必要報之陛下知曉!”鄭虎臣施禮后坐下低聲道。
“哦,宮中也有人參與?”趙昺皺皺眉頭道。
“是的,御前辦的馬主事不僅參加,還曾作為召集人組織聚會!”鄭虎臣言道。
“嗯,朝中的官員有誰?”趙昺眉頭皺的更緊,沉吟片刻又問道。
“有御史鄭思肖,禮部侍郎謝翱,臨安府判官周密也時有參加,此外尚有幾個新科官員及太學生。”鄭虎臣回答道。
“竟有這么多的官員參與其中,社頭是誰,發起人都有何人?”趙昺有些吃驚地道。他不會限制官員們交往,但是最忌結黨,這不能不讓他有所警惕。
“陛下,月泉吟社是在臨安淪陷后由方鳳與吳渭成立,謝翱受聘為評選人,三人皆在地方頗有聲望,他們退居田園,矢志不仕蒙元,常征集詩詞,參與者甚眾,在士人中頗有影響。”鄭虎臣答道,“后來隨著謝翱投奔行朝,吟社逐漸敗落。我朝收復江南后,臨安一些士人便又重立吟社,仍月泉為名,但與此前大有不同。加入者甚眾,各色人物皆有,原發起人吳渭和謝翱皆已入仕,由方鳳主持,其他二人只是有時應邀參加,卻不再參與吟社的事務。”
“如此說來,此社已非彼社,也非從前只是以詩會友,懷念故國了。”趙昺點點頭言道。他對士人們吟風賞月,議論時政,發泄牢騷,倒是不在意,可若是結社另有目的,哪怕是民間社團,也不能不關注。
“正是,吟社現在人員成分復雜,既有退隱多年的遺臣,也有方外之人,科舉之后又有眾多落選舉子加入其中。屬下發現有朝中現任官員也時有參與,便加以注意。今年陳普進京后也受邀參加后,許多官員也慕其名加入,且隱隱以其為首,他們時常抨擊朝政,討論時局,時有不敬之語,屬下以為事態日趨嚴重,才上報陛下得知。”鄭虎臣言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东县|
馆陶县|
桃园县|
福鼎市|
孟津县|
精河县|
繁昌县|
岐山县|
洮南市|
平塘县|
沂水县|
白沙|
福安市|
会同县|
乌恰县|
安泽县|
天峨县|
彝良县|
正定县|
乐亭县|
大宁县|
罗城|
伊吾县|
南丹县|
正阳县|
合山市|
齐河县|
介休市|
鲜城|
武安市|
万山特区|
鹿邑县|
梁河县|
太和县|
定兴县|
玉溪市|
应城市|
北辰区|
正阳县|
繁昌县|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