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北伐也要算賬-《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戰時征調民夫運輸糧草,人家也并非是自帶干糧白給你干活的,不僅要免除稅賦,還要供給飯食錢,而他們也要吃飯的,每運一趟只民夫就要消耗三分之二的糧食。且由于路途艱辛,累病死者比之士兵也相差無幾,同樣也需要朝廷出錢撫恤。
這些還是花在明面上的錢,其中還有隱形的消耗,一般前方有一個士兵作戰,后方就要數倍于其的民夫進行保障,動員的青壯也是十萬計的。如此必然會影響后方的農業生產,導致土地荒廢,國家的稅賦也就無從談起,可謂是有出無進。而這些還是在打了勝仗的基礎上,若是敗了,嘿嘿……國家基本破產了!
后人皆說宋朝是士人最幸福的時代,但是這種幸福是建立在豐厚的收入之上的。比起歷代而言,宋朝的俸祿可謂相當優厚的。
一品宰相的話,在仁宗時期月俸有三百貫,祿粟百石,綾、絹、棉、羅若干,還包括百名仆人的衣糧以及薪篙炭鹽等各種雜費,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補助,這些換算出的薪餉已經相當不菲了。逢年過節,皇家祭祀,還可獲得賞賜,包括金銀絹緞等,折合成現金也頗為豐厚,有時比一年的俸祿還要高。特別是三年一次的郊祀,賞賜規模最大,對國家財政和官員經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擁有宰相職銜的官員畢竟是少數,在職也不過寥寥數人,國家還是養的起的。可即便是品級不太高的地方官,一般也有四、五十貫的月俸,絹綾若干,仆人衣糧等,并且有政府補貼給地方官作為報酬的職田,這部分職田還是減免稅收的,以“責其廉節”,防止貪贓枉法,其實就是變相發養廉銀。這么看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足以生活得十分滋潤。
但是待遇也是分等級的,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和底層公務員的差距就非常懸殊。以縣令到縣簿這一級,俸祿約十貫到二十五貫,祿粟五至十石,再加上幾傾職田,不過沒機會有其他賞賜做補貼。這還是趙昺考慮到底層官員辛苦,又事務繁雜給提上來的,但生活上依然會有些拮據。
有些人肯定會說,普通百姓每月二、三貫錢就能生活的很好了,官員們怎么也不他們富裕,純粹是無病呻吟。其實以趙昺來看大部分官員日子還是很拮據的,當然要比普通百姓相對要好些。其中緣由還是和科舉考試以及家族制度的盛行有關。
科舉考試興起之后,門閥政治轉向官僚政治,大批出身貧寒的士人走進仕途。宋朝之前,官員多出身于門閥士族,有家底,無須考慮俸祿來養家糊口。宋朝官員的家庭成員與現在是不同的,官員普遍家底薄,負擔重。現在基本上是以小家庭為主,即使算上雙方父母,每家最多也不過十人,而宋朝聚族而居的觀念比較盛行。
因為科舉及第者,在大家族中處于相對顯赫的地位,可以享受官府的種種優待,有諸如免除服役,官戶所交田租有所減輕等等福利,所以同族中的其他人更加傾向于和他一起居住。打個比方說,宋朝之前的官員,是官二代官三代,不指望工資過日子。而宋朝的官員,是鳳凰男,一個人掙錢家人一起花,即使收入不菲,也經不起這么多人分。
不過這些都是有品級的正官,下邊還得有人辦事,這就是胥吏了,他們的數量基本上與正官的數量相比是十比一,數目極其龐大,他們也要養家糊口過日子。而世上根本沒有既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吃草的好事,當然也要給付薪俸,否則誰替你跑腿辦事。
當前趙昺一直對冗官之害保持警惕,當下朝中有官員不過千人,地方各級官員在萬人左右,而胥吏也在十萬人之內。看著不少,但與過去大宋四、五萬正官,二、三十萬的胥吏相比已經是大大減少了。但即便如此,一年俸祿的支出也在千萬貫左右。這還是隊伍比較年輕,將來還要有致仕、賦閑的官員要養,同樣是一筆大的開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贞丰县|
平塘县|
丘北县|
原平市|
舒兰市|
富裕县|
阿尔山市|
洛扎县|
新化县|
彰武县|
泽库县|
美姑县|
公安县|
马边|
盐池县|
邓州市|
荣昌县|
金门县|
禄丰县|
黎城县|
武定县|
杭州市|
平阳县|
略阳县|
乌兰浩特市|
霍林郭勒市|
龙州县|
大邑县|
宜州市|
平罗县|
定兴县|
枣强县|
手游|
天峻县|
伊宁市|
万山特区|
祥云县|
朔州市|
台中县|
华坪县|
莱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