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局面-《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3/3)頁
不只如此,在政治上余玠還命令駐扎在嘉定的俞興部,在成都平原屯田,以前成都一被攻破,成都平原上的百姓就失去了政府的管理,現在可以由嘉定的堡壘和云頂堡壘對成都進行遙控,在平原上部隊的軍墾農場還可以起到穩定民心,加強聯系地方政權的作用。
此外余玠還對四川人民執行輕徭薄賦的政策和興學,他懲治了為非作歹的官員,聞敵便跑的驕兵悍將也進行了撤換和鎮壓,在四川駐軍里樹立起了紀律和威信。余玠在治理四川的八年里,居然能做到在與蒙古對峙的軍事形勢下四川的大治,使“敵不敢近邊,歲則大稔”。
在趙昺看來,余玠所為可以稱得上的是教科書似的戰績,其不僅通過八年的治理,使四川恢復了富足,向中央輸送了大量財賦,減輕了下游的財政負擔和軍事壓力。還伺機對敵進行反攻,在淳佑十年冬,他在四川形勢轉好的情況下,率諸將巡邊,直搗漢中平原上的興元,與蒙古軍大戰。
此后在淳祐十二年,蒙古汪德臣率軍搶掠成都,轉攻嘉定,余玠又率嘉定守軍又與蒙古軍大戰于嘉定,將其逐走。在四川與蒙軍三十六戰中,把敵人打得龜縮在幾個據點里,而大片的農村鄉鎮仍然在南宋的基層政權管理下,使敵不能完全控制四川,可以說沒有余玠的山城防御體系,為大宋續了幾十年的命……
前時為獲得有利態勢,趙昺命湖廣置司發起了數次小規模作戰,收復了歸州,奪取了秭歸和巴東兩座江南重鎮,天險之一的沔關,也為征西獲取了前進基地。但他的目光此時放在了上游的三峽,此前的一系列作戰與接下來面臨的三峽爭奪戰相比只是毛毛雨,那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勝則進入川地,敗則只能退回江南。
三峽號稱長江中最為奇秀壯觀、最為攝人心魄的風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數億年的天地造化,成就了這獨步天下的天然山水畫廊。但對于行舟其中的人卻沒有文人們眼中的詩情畫意,而是名副其實的鬼門關,在這樣的峽谷里航行,峭壁參天,江濤拍岸,使人驚心動魄。
三峽交通多依靠舟楫往來,三峽江水險急無常,暗礁密布,險灘、明巖皆對過峽船只造成阻礙。三峽的水急,萬水奔夔門,峽中驚濤駭浪。江水落差大,江中礁石密布,行船困難。水位一日之內暴漲十幾丈,一年之內水位變化極大。
且江面寬窄不一,寬的地方盈里,水枯時狹窄處僅十數丈。而江水各段深淺亦不一,最深處近七、八十丈,水淺處不到六、七丈。江中更是暗流縱橫,旋渦小者如斗,大者直徑近十丈,深達丈余,船只一旦卷入其中,難逃船毀人亡的厄運。過去川蜀的商人東來江南做生意往往也是以舟船滿載貨物順江而下,但是到了江南后卻又連船帶貨一起賣掉,而人則是選擇陸路返回川蜀,其中原因就是畏懼三峽之險。
三峽處于長江中、上游交接之地,東出有長江水道,順流可到荊州平原、江漢平原及江南大地,能通中原,進關中。與此同時,三峽又具備阻隔、封閉川蜀的條件,必然為歷代兵家據險而守、破險而攻的必爭之地。在此區域進行進攻性的戰役,也就是摧毀三峽的軍事防御工事,沖破三峽天險。而它的自然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作戰方式通常采用水戰和山地戰的戰爭模式,防守者的戰略格局只能是防御為主……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汤原县|
都江堰市|
东阳市|
吴江市|
玉树县|
吴川市|
灌云县|
西充县|
宁国市|
万安县|
鄂托克前旗|
安溪县|
武乡县|
延长县|
景东|
武鸣县|
稷山县|
五莲县|
盐池县|
京山县|
耿马|
金坛市|
德保县|
托里县|
临夏市|
西安市|
张北县|
长沙市|
青铜峡市|
文登市|
登封市|
拉孜县|
达尔|
弥渡县|
图们市|
普宁市|
张掖市|
龙里县|
锦屏县|
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