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024章 馬說(二)-《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種種優點使蒙古騎兵和戰馬可以配合默契,交戰時僅僅依靠雙腿的扶助,再加上簡單的口令,身體重心的變化,腰部通過馬鞍傳遞給馬背的力量,便可以讓戰馬作出加速、前進、轉彎、減速等等各種不同的反應。良好的服從性和吃苦耐勞及數量上的優勢使得蒙古騎兵得以無敵于天下。

    不過趙昺也清楚瓊州一隅之地,不僅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放養,同時窘迫的財政狀況也不允許他建立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因此只能另辟蹊徑。而對于如何養馬他絕對是個門外漢,不過他卻知道可以通過選育良種,避免近親繁衍和譜系的建立是能對物種進行改良的。以便培育出一種在整體素質上超越蒙古馬的戰馬,走精兵路線來獲得戰場上的優勢。

    于是趙昺以內侍省的御馬營為基礎組建馬種場,同時招募擅于相馬和養馬的能人充實隊伍,但限于條件當時規模很小,試驗場也是設立在府城外的一座水草豐美的江島上,一改過去粗放式的牧馬方式,而是將通過各種渠道選來的良馬分開放養,母馬和公馬分群,通過人為干涉進行繁殖,并建立詳細的譜系,避免近親繁衍。

    不過由于獲得戰馬的渠道有限,環境和氣候的影響及受到場地的限制,難以實施大規模的放養,取得成效并不大,卻也并非沒有收獲。通過多年的實驗,趙昺首先培養出了一支選育戰馬的科研隊伍,取得了經驗,并建立起相關的制度,為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此外試驗場也非沒有培育出良馬,此種戰馬采用傳統的中亞馬和蒙古馬雜交方式,結合了兩種馬的優勢,提高了沖刺速度,且繼承了蒙古馬的耐力和耐粗食的優點。而馬匹的肩高也達到了十五掌以上,合現代的一米五以上。

    按照歷代形成的評價標準,肩高一米五已經屬于上等良馬的范疇。例如著名的馬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就以愛馬著稱,他的“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根據復原肩高就在一百五十厘米到一百六十厘米左右;而根據法國在十九世紀的《征馬法令》,1.529米-1.597米的馬匹用來供應胸甲騎兵,1.502米-1.543米的馬匹用來供應龍騎兵,輕騎兵的馬匹要求則是1.434米-1.489米。可見直到近代,一米五左右身高的馬匹依然是優秀的戰馬。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戰馬相對于其他地區并不落于下風,而趙昺的御馬場所培育的馬種也算是不錯的品種,只是可惜多年的辛苦也只得到了不到千匹,與龐大的需求也只能說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世紀問題。好在收復江南后使之得到轉機,獲得種馬的渠道更為通暢,土地的增加也使得大規模繁育成為可能。

    趙昺每每在戰斗取得勝利后,都注意收集良馬以作為種馬。而江南漸趨穩定后,他也通過貿易來獲得良馬,但是這條路很艱難,要知道從海上到達波斯需要長時間在海上航行,而在這個過程中販運的馬匹極不適應,死亡率很高,到達大宋往往十不存一,無法根本上解決缺少良馬的現狀。

    要實現大規模從中亞地區獲得戰馬,也只能在飛剪船大規模投入運營之后了,那時航運時間縮短,馬匹的存活率自然會大為提高。但讓趙昺略感欣慰的是海上馬匹貿易無法緩解缺馬的現狀,卻得到了原產地的種馬。在御馬營遷到江南后,他便開始挑選合適的馬場,便想起自己曾去過的崇明州。

    崇明州位于長江口,靠近江南的一座沙洲,面積雖然沒有后世那么大,但是也有方圓數百里。另外島上人口不多,大面積的土地沒有被開發,水草豐茂,河流縱橫,適于放牧。且這里是江南最為靠近南北分界線地區,算是最為接近北方氣候條件的地區了。

    當然這里也非完美,此處與蒙元隔水相望,處于兩軍對峙的最前沿,若是處于安全考慮并非是最好的地點。不過趙昺覺得此處利大于弊,且不會占用耕地,而島上還駐扎著陸戰一旅,并非想象的那樣危險。于是御馬營便遷入崇明州,作為種馬繁育基地……

    “陛下是暫歇,還是……”船行一夜,在崇明州碼頭靠岸,陸戰一旅都統鄭永和御馬營統領易杰已經在碼頭迎候,下船后鄭永上前施禮后問道。

    “朕已經離京多日,還是直接去馬場吧!”趙昺未等其說完便打斷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砀山县| 揭阳市| 灌南县| 克山县| 永济市| 民和| 察隅县| 建瓯市| 宁城县| 绿春县| 雷波县| 遂平县| 赣榆县| 望谟县| 陵水| 湖南省| 米林县| 元氏县| 雷州市| 额济纳旗| 吴江市| 武平县| 新乡市| 潞西市| 沛县| 家居| 平泉县| 安新县| 东平县| 黑水县| 清丰县| 宜州市| 铜陵市| 湖北省| 琼中| 新沂市| 溧阳市| 托克逊县| 元朗区| 噶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