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演射-《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書院主體建筑包括仰圣門、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閣等。其中毓秀閣原為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明道堂為書院講堂,共設有百間齋室,作為學習者的教室和辦公區。后邊則是學生的宿舍和休息區,則是由過去的營房改建而成,但是也增加了亭臺樓閣,加種了花草樹木。
按照趙昺的設想,整個區域基本劃分成三個區域,分成甲乙丙叁齋。甲齋作為書院的主體,學生主要來自各地方府學和州學選送的優秀學子,按照‘三舍法’進行管理和選拔,優秀者同樣可以免科舉試入仕;乙齋則是通過科舉取得進士身份者,他們要在這里經過一年的修習,根據分科學習如何做官,經過考試后方能出仕。不合格者再度學習一年后仍不合格,則會被取消入仕資格,只保留進士的身份。
而丙齋則是蒙蔭獲得官身的官二代們,他們若是想出仕為官,也必須在這里經過兩年的學習,經考試合格后方能做官。若是屢考不過關,那也只剩下個榮譽稱號了,一輩子別想當官了。另外書院還可以承擔些短期培訓,例如由京官轉為地方官,或是地方官入京,及官員由武轉資為文官,都要經過培訓,使他們能夠了解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和應注意的事項等等,不至于到了地方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既然國子監下屬武學,那么自然也不能或缺。趙昺以在瓊州的新軍訓練營和水軍學堂為基礎重組為大宋武學,作為國家的最高武裝力量的學府。院址選擇在鳳凰山南麓,與太學只是一山之隔,以原皇城的真圣殿、殿司衙門、朝馬院和都作院及軍器庫為基礎改建而成。
趙昺將學制仍定為兩年,一年的基礎訓練和共同科目學習,一年的專業科目學習。步軍仍分為步、騎、炮、輜重四科,但是在專業上也進一步加強了細化和實戰化的要求。而水軍則分為指揮、帆纜、兵器和導航、輜重五科,他們也將在這里進行基礎訓練和理論基礎的培訓,在完成后則第二年轉往分設在太湖和杭州灣兩地的內河與外海兩個基地進行實操學習。此外這里還分設了一所士官學校和參謀學校,培訓基層士官和軍事幕僚。
另外武學中也同樣開設了中級軍官和高級軍官進修班,作為新晉職官員入職前的培訓,他們將在這里學習相關職務和專業更深層次的軍事理論知識,及管理和指揮、調度部隊,組織戰斗和戰役的相關知識,完成層次上的提升。
如今武學的生源除了來自各部推薦的優秀士兵和基層軍官,還有部分有意從戎投軍的士子,且這部分人隨著軍人物質和政治待遇的提高,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士子參加一年一度的武學招生考試,進入軍中漸漸成為骨干,逐步改變了軍隊的結構。
在世人看來雖然文武兩學同屬國子監管理,但是無論是朝臣,還是國子監的官員都不如此認為。按照陛下的詔令,在領導上太學屬禮部、武學屬兵部,不過同屬于國子監進行管理。可兵部和國子監卻皆說自己管不了武學,大小事務皆要奏請陛下批示,即便在小皇帝修養期間也是如此,從未有人敢于挑戰陛下的威嚴。
因此不免有人私下言稱,當今金榜題名者方可稱天子門生,而進了武學大門那就可成為天子門生了。而朝臣們也以為小皇帝之所以將武學名義上劃歸國子監管轄,不過是因為他們擁有授予上舍生免于禮省部試便可獲得舉人資格的權力。如此一來武學學生修完學業后,便同時有了資歷,可為以后轉資為文官打下基礎……
而趙昺他們要去的射箭的地方就是設在武學中的校場,這里原本就有設在山腰的上校場和山頂的下校場及殿司衙門中的大校場。三個校場當屬原殿司衙門大校場最為完善,也是武學本部所在之地,所以趙昺將此處設為此處演射之所。
“陛下,請先射!”武學早已得到通報,陛下今日前來演射,因而校場中早已立起了靶垛,備好了弓矢。小憩之后,趙孟錦遞過一把弓笑著道。
“這弓是不是小了些?”趙昺拿過弓來,用手指鉤住弓弦輕松的拉開,又輕輕的放回道。
他也是到了這個時代才知道,電視劇中那些武將、大俠試弓,都是雙膀較力將弓拉開,然后松開手指,弓弦發出聲繃響,以顯示其力大無窮。其實那只能說明,這人根本不懂得如何射箭,放空弦其實是最容易將弓損壞,沒有一個武將會拿保命的家伙會玩兒空射的,除非是有意毀損對手的弓。進一步想所為的‘驚弓之鳥’這句成語都可能是臆想出來的。
“陛下,這已經是五斗弓了,正合少年使用!”趙孟錦有些意外地道。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临潭县|
天全县|
陆良县|
屯昌县|
宝丰县|
奉化市|
伊川县|
黔东|
延庆县|
兰州市|
上犹县|
斗六市|
沂南县|
平乡县|
汝城县|
道真|
元谋县|
栾川县|
克什克腾旗|
泊头市|
九龙坡区|
阿尔山市|
都匀市|
木兰县|
壤塘县|
仪征市|
盐源县|
睢宁县|
乡城县|
定边县|
象山县|
弋阳县|
桑日县|
栾川县|
榕江县|
巴中市|
昌都县|
当雄县|
城口县|
清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