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力求公平-《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而趙昺作為高考的親歷者也是深有體會的。優質教育資源集中于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中小城市,特別是鄉鎮、農村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缺乏。即使同為大城市,貧困家庭子女由于很少能夠進入重點中小學,考上大學也要比富裕家庭子女考上大學難得多。由于鄉鎮和農村的考生,貧困家庭考生得不到優質教育資源,他們很難考上大學。另外高考錄取還有個加分制度,對部分學生應該有所照顧。
當下應節嚴所言也正是如此,現代的問題在宋代同樣存在。宋代科舉制度的設計初衷并非是為了公平,而是為了打破當時的世家大族的壟斷,因此朝廷發布詔書明確規定各行各業均可參加科舉考試。這使得前朝前代一直與仕途無緣的工商雜類子弟以及邊關各地的士子也有機會參加科舉考試,只要有能力通過科舉考試,就可以被授予官職。
這意味著參加科舉考試的士子,基本上沒有了出身門第的限制。據此可知,宋代的科舉考試制度面向整個地主階級、甚至面向社會最底層的農民以及工商雜類人員,這結束了士族大家長期把持仕途的局面,也就削弱了社會各領域中血統門第關系的作用,這也會激勵大眾百姓讀書應舉,改變人生,彰顯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
如此也加速了統治階層的縱向流動,使以往政權由少數世家大族長期壟斷的情形不再存在,科舉出身的士人取而代之成為政治的核心,而他們往往是驟盛忽衰,不容易再形成以往門第那種可以延續好幾百年的政治力量。世家大族已經無法再像唐代以前一樣壟斷仕途,仕宦之家再也不容易世代保持仕宦的身份,除非子孫能夠世代不斷地在科舉考試中表現優異,相對的布衣入仕的途徑則寬廣了很多。
隨著人口的增加與士人階層的擴大,科舉考試競爭愈來愈激烈,問題也隨之出現。首先就是地域差異,就人口而言,北宋時期人口北方要少于南方,采用統一的錄取率南方人明顯吃虧,尤其是江浙地區的舉子們。但是當時的統治中心在北方,而隨之起家功臣也多是北方人,為了照顧他們甚至還會指定錄取的人數,而南方人也就只能忍著了。政權南移后,這種錄取率不公的情況仍然沒有改觀,只是照顧對象換了而已。
再者財富的多少也漸漸影響到了科考的結果。就考生錄取比例來看,考上進士的機會是相當小的,遠勝于現代的高考,而要想在考試中出眾,就必須花很長的時間作準備,不事營生。在這種情況下,富貴之家的子弟比較占優勢,所以家庭的經濟能力對于士人參加科舉考試的成敗,也有很大的影響。
富有的家庭比較能夠支持子弟接受較好的教育,也比較能夠讓他們心無旁騖,專心準備考試;甚至比較方便在考試中運用金錢來舞弊,譬如雇人代筆或買通辦理考試事務的人員。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富家子弟在科舉考試中顯然比較占優勢。
以致“業儒”已經成為當時社會的一種理想。也確實有許多家庭世代以士人為業,他們可能有祖先在經營產業富裕之后,開始重視子孫的教育;也可能有祖先曾經入仕,而子孫在科場失利,卻仍然力求進取;也有些出身貧寒的士人家庭,雖然生活艱苦卻依舊要保持士人的身份。其中許多士人家庭,同時擁有一些田產,田租的收入是支持他們讀書的經濟來源。
另外就是品官之家,他們不僅是社會上最富裕的階層在某種程度之內還享有免除差役及科賦的特權,稅、役負擔既輕,財富累積自然容易。富與貴結合在一起,及第的機會也會大得多,因而阻塞了其他人上進之途。此外,宋代科舉雖然沒有‘加分’之說,但是官宦人家子弟卻享有蔭補的特權,他們不用參加科舉考試也可以走入仕途。
蔭補也稱為恩蔭或奏薦,凡是宗親國戚,文武官員的子孫、親屬甚至門客,都有機會獲授官職。這一項制度在漢、唐都有,宋代也繼續沿用。恩蔭授官的時機,比較常見的有在皇帝生日的時候,稱為圣節蔭補;有在三年一次的郊祀或明堂大禮的時候,稱為大禮蔭補或郊祀蔭補,這是最主要的一種;有在中高級文武官員致仕的時候,稱為致仕蔭補;后妃、宗室、中高級文武官員去世之前,也可以遺表向朝廷奏薦,稱為遺表蔭補;下級官員也享有這項權利,中下級官員如果因為作戰、捕盜而死亡,同樣可以奏薦,稱為死事蔭補。
蔭補的對象也十分廣泛,不僅包括兄弟、子孫、異姓親屬,高官甚至可以蔭補門客、醫人。每人蔭補的人數也沒有一定,多的可以到一二十人,蔭補得官由于家世背景,和經由科舉考試憑借能力競爭得官有所不同。宋代官員中,以蔭補得官的人數占了相當的比例,一次郊祭多時以父兄而任官者達數千人。
不過當權者也知道蔭補的子弟能力有限,也對他們做出了種種限制,規定無出身人(包括蔭補在內)不得任臺職,也不授以館職。文臣京官的升遷,科舉出身者是隔級遷轉,而蔭補者只能逐級遷轉。選人除京官,有出身者也較無出身者官階為高。
相對而言,制度的規定顯然使得官員無論家庭背景,由科舉入仕者要較由蔭補入仕者在升遷上為有利,來自平民階層的官員,他們只能以科舉出身,不因家庭背景而在制度上減少了往上發展的競爭機會。在這種情況之下,要想在宦途有所發展,官宦子弟仍然必須參與科舉考試的競爭,事實上也的確有不少官宦子弟如此,或者參加州郡解試,或者在蔭補后再參加鎖廳試……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龙州县|
五华县|
尉犁县|
江孜县|
宁陵县|
东港市|
明星|
泸溪县|
同江市|
丹凤县|
霍邱县|
仁寿县|
达尔|
井研县|
峨边|
江西省|
安远县|
文昌市|
英吉沙县|
营口市|
通化县|
柳江县|
永德县|
云南省|
揭阳市|
思南县|
大宁县|
通州市|
米脂县|
太原市|
察哈|
城步|
菏泽市|
宜丰县|
阳曲县|
于田县|
南木林县|
三穗县|
柘荣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