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不與其爭-《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廟里的和尚可能不懂這些道理,但是他們懂得如何讓自己的香火不衰,信眾不減。不過這次似乎拜錯了神,現(xiàn)在廟里一個僧人都不見了,據(jù)說是文天祥在為皇帝選擇駐蹕之地時,發(fā)現(xiàn)此處竟供奉著異族神佛勃然大怒。以這些僧人不忠為由將和尚盡數(shù)收入役軍中做苦役,廟產則予以沒收,只是時間緊迫才沒有將后殿給毀平,當下這里都成了親衛(wèi)旅的駐地,卻也不浪費。
趙昺對這位嫉惡如仇的右相也只能搖頭苦笑,一幫和尚都能給按上個罪名,看來自己有時間得找他談談了。而當他回到行宮時,文天祥已經領著幾位屬臣前來陪扈。他用膳完畢,雙方商議援軍接防的事宜,隨后各軍將領受命換防,重新布置營寨。而他則要前去察看下鄂州周圍的地形,以便決定下一步如何破城。
社稷號坐著雖然舒服,但是船體龐大不利于行動,而龍船卻要靈活的多,且吃水較淺,適于在江湖中航行,加上良好的防護力,趙昺便仍選擇龍船出行,文天祥、謝翱和謝枋得于情于理都要陪同前往,陳墩領侍衛(wèi)營搭乘龍船隨同護衛(wèi)。
前方以兩艘龍船為先導,趙昺乘坐的勇士號居中,其后又有兩艘龍船斷后,他們入南湖轉向西行駛。他與文天祥三人在頂艙前室之中,這里視野開闊,前方情形一覽無余。湖面風平浪靜,龍船在槳手的催動下速度很快,他拿著望遠鏡向北觀看,宋軍距城約有八里夾湖立營,挖掘了溝壕、建了土城,修起了瞭望塔,與敵對峙,沿湖樹起木欄為柵,但總的來看還是處于守勢。
“文相,那可是黃鶴樓?”距城池越來越近,趙昺看到城南有一樓高聳,他又覺位置不對,扭臉問文天祥。
“陛下,此乃是南樓,而非黃鶴樓!”文天祥向外張望一眼后言道。
“南樓?”趙昺在腦子中搜素一番,想想四大名樓,四大書樓,都沒有南樓一說,略帶疑惑地道。
“陛下,黃鶴樓乃是孫吳時期的戰(zhàn)時瞭望樓,后又成為宴飲觀景之地,卻也幾度損毀重建,至唐達到極勝,李白、王維、賈島及白居易等名家都留有佳作,崔顥之篇更是千古絕唱。入我朝之后,樓周修有小軒、曲廊、華亭環(huán)繞,仍是文人墨客吟詠抒懷之地。但南渡之后,此樓早已廢棄,故址亦不復存。”文天祥見小皇帝一臉的懵懂,連忙解釋道。
“原來黃鶴業(yè)真的已一去不返了!”趙昺聽罷嘆口氣道,可遺憾之余,卻又感到慶幸,自己攻城難免會有毀損,現(xiàn)在起碼這千古名樓被毀的惡名總不會落在自己身上了。
“如此盛景被毀,確令人生憾。南樓為我朝所建,在州治正南的黃鵠山頂,中間嘗改為白云閣。制度閎偉,登望尤勝,鄂州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我朝文士經此多往南樓登高詠唱,黃鶴樓卻漸被遺忘,聲明遠不及南樓了。”文天祥言道。
“呵呵,一樓興,一樓衰,可知國之興亡也不過如此啊!”趙昺聽罷不禁笑著感慨道。他由此想到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由盛轉衰就如一個魔咒一般控制著這個世界,樓如此,人如此,歷史仍然如此。當了皇帝以后,師傅們一向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讓他知曉國之興亡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而他又知曉后世八百年,自然比這些人有著更深的領悟。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上高县|
宜宾市|
乌鲁木齐县|
离岛区|
离岛区|
孟州市|
玛纳斯县|
普格县|
定边县|
郯城县|
双辽市|
安多县|
灌云县|
平果县|
关岭|
响水县|
洛浦县|
张家港市|
长葛市|
苍梧县|
库车县|
阿拉善左旗|
东兴市|
加查县|
武威市|
永平县|
思南县|
托克逊县|
阜新市|
林西县|
嘉义县|
饶平县|
伊川县|
宝清县|
长白|
叙永县|
连城县|
朔州市|
桑日县|
金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