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40章 失利-《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哦,朕也是頭一次見!”趙昺回應了一聲,仔細琢磨起來……

    車船作為中國古代發明人力驅動運轉的明輪船,趙昺前世作為船舶設計專業的學生,當然會對這種號稱輪船鼻祖的車船有所了解,也見過圖形和仿制的模型,可實物還是頭一次見。在近代汽船問世前,人類船舶的推進,主要是仰仗風力和人力,前者用帆,后者用槳。

    車船是在槳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設計的,槳用手力,而車船使用腳力,應該是一種不小的進步。據考早在南北朝便已經出現,但是沒有依據可以證明。但可以明確的是唐代李皋對車船的發展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他制造的車船用人力踏動快速前進,到了宋代車船卻盛極一時。

    中國古車船僅作軍用,而且只有在南宋時,得到較大規模的應用和推廣。車船以使用轉輪數量為標準分級,一組兩個轉輪稱為一車,當時的車船從一車直至二十多車甚至三十多車。車數越多,船體一般也越大。許多車船輪槳并用,在內河湖泊可以完全不靠風力而達到很高速度,并發展出了許多新船型。

    據趙昺所知,大型車船長二、三十丈,吃水一丈左右,可容納七、八百人;中型車船一般承載二、三百人。車船更有兩車、四車、五車以及二十余車等多種。南宋后來逐漸發展小型車船。宋孝宗時,建康府制造種一車十二槳四百料戰船,合今二十二噸左右。

    鄂州也曾造八車船五艘,因重滯不堪行使,便另外改造七車、六車、五車共五只。江西路造馬船一百只,暗置女頭、輪、槳,使可折卸,這種可隨時裝拆的船只在技術上也是進步。宋寧宗時,還造過一種鐵壁鏵觜船,承重四百料,兩邊各安車二座并槳三枝,船身通長九丈二尺,可裝載士兵七十人,踏駕兵、梢二十人。

    而宋代的戰船也曾多次用于實戰。楊么農民起義軍在洞庭湖同官軍展開激烈水戰,使用的主要戰船便是車船。其車船采用樓船船型,船體很大,長達三十六丈,可容戰士千余人。用轉輪二十二到二十四組,不過這種大型車船只適用于廣闊水面,因而使用的并不普遍,主要使用的還是八、九車以下的中小型車船。

    宋軍車船發揮出威力是在紹興三十一年的采石之戰中,席卷淮南的完顏亮金軍飲馬大江,準備南渡,卻遭“迅駛如飛”的宋軍車船堵載,以失敗告終。戰后官府統計征發的民間踏車夫就有六千人之多。對元作戰也使用過車船,在襄陽之役,宋將張順和張貴駕船救援襄陽,又以輪船出城順流突戰,但是均遭失敗。

    “不見其車,但見船行如龍!”這是車船最大的特征,趙昺看過敵船的船舷,確實有一道凸起的框狀結構,應該就是弦外的護車板,其作用類似于現代坦克的側裙板,用于保護外露的明輪槳葉。

    因為車船無論是在水上航行、交戰時,防止敵軍攻擊明輪槳葉,還是停船靠岸時,都需要保護槳葉不受敵船或水寨碼頭河岸等的撞擊。而船體吃水線以上的槳葉隱藏于裙板之內,吃水線以下的明輪槳葉則被浪花所蓋,一樣也看不見,便給人與只見船行,不見帆槳的奇觀。

    車船速度快,進退自如,但是同樣有利有弊,具有兩個難以克服的缺點,一是不能在淺水中航行,二是不能入海。這也是趙昺當初在選擇戰船時,將車船排出在外的原因。另外他剛剛發現車船在轉彎時不像傳說中那么神奇,能以極小的轉彎半徑完成掉頭,而是要放慢速度,做大弧度的機動才能完成,且船愈大愈顯得笨拙。

    “陛下,咱們的龍船出動了!”鄭永看小皇帝出神兒,悄聲提醒道。

    “董統制是想以快打快!”趙昺聽了將目光再次轉到戰場上,看看形勢言道。

    只見元軍前鋒以兩艘二十組明輪車船為首,十余艘十組明輪的中型車船為基干,四十多艘四組八輪的‘飛虎戰船’為主力的車船戰隊,他們向南快速機動,試圖迂回到宋軍船隊的左翼進行包抄,然后憑借數量上的優勢進行合圍。

    面對快速突進的敵船,董義成顯然也意識到敵人的企圖,但是面對速度很快的敵船,調集炮船攔截已經來不及,另外宋軍裝備的多是吃水深的海船,以利于在海中行駛。而敵軍的車船雖然也吃水較深,卻是平底沙船的構造,比之自己還要有優勢,他們靠近湖岸航行,使火箭船難以展開,即便強行為之恐怕敵船也已經闖入射擊死角,因此他調集速度快的龍船攔截,同時調炮船排出縱列橫在陣前,欲以舷炮阻敵。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赫章县| 福州市| 革吉县| 黔江区| 饶阳县| 峨眉山市| 黄平县| 开封市| 马边| 上饶市| 清水河县| 台东县| 民权县| 库伦旗| 越西县| 朔州市| 民县| 瓮安县| 三门县| 重庆市| 呈贡县| 延庆县| 阿勒泰市| 宿州市| 原阳县| 习水县| 蒲江县| 沙坪坝区| 石渠县| 梁平县| 南华县| 犍为县| 桃源县| 交城县| 图木舒克市| 湘潭市| 祁门县| 永胜县| 郴州市|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