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有問題-《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趙昺知道應節嚴提到的這個問題很現實,蒙古人自鐵木真立國便四處擴張,劫掠財富,并以此為根本不斷壯大。而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后,也秉承了祖傳的基因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作為中國的新皇帝,他要求遠東的其他諸國對他表示效忠,按傳統的中國政策,這些國家被看成它的天然的衛星國。夢想能成為統一天下的大汗。
因此先后對日本、安南、占城、緬國,甚至打到爪哇,可謂是生命不息戰斗不止。不過這些國家窮不說,還又刁又賴,今天聽話了,明天弄不好就改口了。要不就是堅決不屈服,跟他們對著干,惹得忽必烈不得不一次次的發起遠征,與這些國家糾纏不清。
高麗早在蒙古人追擊契丹叛亂的部族時就已將其征服,他們也不將棒子們當人看,每次出征都令其出兵、造船和備糧,弄得他們苦不堪言,時不時的就折騰一氣;另外忽必烈要求日本人向他效忠,可偏偏日本人對此不感冒,他一氣之下在前兩年發動了一場入侵戰爭,結果是損兵折將、大敗而回。
此外,忽必烈的對安南、占城和緬甸的戰爭也并不順利。蒙古人在滅大理之后,順手要招安安南,但是他們國力較強,扣留了蒙古使者,于是不得不以武力解決,可安南堅壁清野打游擊戰,使蒙古軍一無所獲而歸。此后安南與元朝僅保持朝貢關系,以趙昺所知他們又在鬧脾氣,不想給忽必烈送禮了。
至于占城這邊,忽必烈遣使正談著呢,雙方還未達成統一意見。緬國這邊也不大順利,元朝遣使招撫緬國,結果使者被殺,去年緬王派兵攻打金齒部,雖被元軍擊退,可戰事還未完全結束。而爪哇這邊也尿他,忽必烈現在正調集軍隊,籌備糧草,準備干架呢……
“韃子多為北人,而欲征討的諸國的不是要跨海遠征,便是深入酷熱陰濕之地,其騎射之長難以發揮。且這些地方物產不豐,國貧民窮,民卻彪悍好斗。使得蒙古人勞師遠征耗費巨大,兵力折損甚重,且又難以建功,往往平而復叛。”對于應節嚴的這個問題,趙昺只能一一解釋,若是不能將其說服,又怎么能指望其為自己奔走呢!
“嗯,陛下之意是韃子頻繁遠征不僅勞軍喪師,還使得財政入不敷出!”應節嚴點點頭,算是同意了趙昺的說法,可轉言又道,“高麗、占城等藩夷皆是彈丸之地,即便損失甚重,其卻占地萬里,旬日間便能將兵百萬,只怕尚不能動搖其根基。
“先生所言不虛,但是要知韃子派出的兵將皆是百戰的精銳之師,若是他們皆損傷殆盡,那些新征召的兵丁便是烏合之眾,人數再多也不可相提并論的。且韃子內亂不止,不得不將在西北屯集重兵防范諸王反叛。”趙昺言道,他知道忽必烈就在這兩年不僅要發動對占城的戰爭,還要再次征討日本,而這兩仗就讓元軍喪師二十萬之眾,還死了唆都等幾員大將。但是這些也許會因為自己的到來而發生改變,因此話也是點到即止。
“哦,西北阿里不哥不是早已平定了嗎?”應節嚴也曾領兵,深知一支百戰之軍與一支剛剛征召的軍隊的區別,大宋朝在這方面的教訓也太深了。而韃子內亂他也知曉,小皇帝就是借著阿里不哥作亂之事從行朝脫身的,不過他以為忽必烈已經上位二十余年,依然無法完全平定內亂還是讓他難以相信。
“先生,確實如此,不過韃子內亂難消卻非某個人之事,而是在他們立國之初便已種下……”趙昺笑笑言道。他明白在這信息傳遞工具極為落后和緩慢的時代,如應節嚴這等人對外界的了解也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對一直被視為藩夷的蒙古人了解本就不多,而語言、文字的不通,更讓他們對蒙古人的了解還不如自己這個生于八百年后的人。
于是趙昺這個二吊子只能硬著頭皮當老師了。以他所知,蒙古汗位傳承,是成吉思汗的一大失誤,他一方面指定三子,令四子在他面前宣誓效忠,一方面又命令必須采取公推制。這自相矛盾的做法,為后世帶來隱患。直到元朝滅亡,他的子孫們也沒有能解決皇權順利交接的問題。以致每一次帝位傳承,幾乎都伴隨著內訌、戰爭、殺戮,使蒙古自身被很快削弱。
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四大漢國已處于各自獨立狀態,不但政令無法暢通,而且互相爭戰。而忽必烈又推行一種二元政策,該政策的方位是取決于人們把忽必烈看成是成吉思汗的繼承者大汗呢,還是把他看成中國中原王朝的繼承者、天子呢?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石嘴山市|
蒙山县|
宁都县|
阿城市|
平顺县|
建始县|
镶黄旗|
大丰市|
永登县|
集安市|
库车县|
宾川县|
伊春市|
浦北县|
新巴尔虎右旗|
土默特右旗|
阜平县|
罗江县|
义马市|
双鸭山市|
台安县|
弋阳县|
长岭县|
新化县|
白水县|
隆德县|
金溪县|
施秉县|
汶川县|
沙田区|
阿尔山市|
中江县|
石屏县|
博客|
舟曲县|
石景山区|
宣城市|
永定县|
普兰店市|
靖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