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誰比誰‘白’-《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趙昺還是頭一次聽說這周公還不止一位,卻不知道老頭兒為何拿其當引子,只能細細的聽講,慢慢的弄明白了他還真是個人物。周公姬旦他媽媽很厲害,一口氣生了他們十個兄弟: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
周公排行第四,這位姬四爺,可是非常了得,不僅善用權謀,而且通曉軍事,又兼多才多藝,其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于《尚書》諸篇,如《金縢》《無逸》等。周公對易經創作也有貢獻。以至于后來成了頂級的大政治家,儒家的元圣,孔夫子的前輩偶像,粉絲多多,擁蠆無數。
可要說起來成長出一名大政治家也不容易,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都必須配套。有好苗,還要有好地,否則,就別指望有什么好收成。雞窩里飛出金鳳凰的事有,但是不多,更多的是雞窩里飛出小母雞。這也是社會歷史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恰好,周公從小就是一棵好苗,又兼長在了一方沃土上,以致成長為參天大樹,創造了奇跡。
他家是怎么發家致富的呢?根本來說,就是靠的一張仁政之牌、道德之牌。回憶一下,從三世祖古公亶父,也就是西周的創始人那里開始,咱們姬家的道德牌就打的極好。三世祖亶父那時候,多難啊!窮的叮當亂響。那時的西周在豳地,大概是今天陜西彬縣、旬邑縣一帶,不過是一個偏處西部的小邦。亶父呢,是后稷的嫡系傳人,善于農耕,于是,就帶著大伙種地,以修理地球為業。
亶父最擅長施仁政,愛民如子,每年打下糧食來,都分給老百姓吃,自己不多吃不多占,嚴防貪污浪費。老百姓都服氣,認為跟著這樣的當家人,有前途,有幸福。因此,歷史上說亶父“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可當時亶父和西周子民守著惡鄰,都挨鄰居的欺負。
鄰居是戎狄,少數民族,有時候連樹葉都不穿,就跑出來裸奔,很影響市容。他們也不會種地,專靠搶劫為生。亶父帶著西周子民,剛把糧食裝進口袋,戎狄人就來了,背起來糧食口袋就走,連欠條都不打,年年如此。西周子民怒了,要跟戎狄拼命。亶父知道,自己人種地是把好手,打架都是外行,如果跟野蠻的戎狄人動手,就只有吃虧的份兒,丟掉的可能就不只是糧食了。
于是打掉牙,和血吞,心字頭上一把刀,忍了吧!于是,亶父帶著民眾逃跑,遠離戎狄,一直逃到了岐山之下,就是《詩經》上說的:“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這次逃跑,亶父仍然打出了一張道德牌。臨逃時,亶父告訴自己的民眾:我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現在,我們可以跟戎狄強盜決一死戰,然而,必要傷亡慘重。我亶父如果帶著大家去賭氣,去死拼,去玩黑社會那一套,還算的什么好領導呢?還算是為人民服務嗎?我不能讓大家去犧牲,所以必須走。
西周人民繼續感動,眼淚嘩嘩的,扶老攜幼,跟著亶父一起逃跑。明明是敗績了,是逃跑了,卻能跑的感動天下,跑的萬民賓服。后來,亶父死了,即位的是季歷,也就是周公的爺爺,仍然喜歡打道德牌。史料上說他“修古公遺道,篤于行義”。對老百姓好上加好,民心大聚。這時,周邊的諸侯也開始歸順他們。
當政權傳到文王姬昌手里的時候,西周的道德牌打得就更好了。歷史上說他“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季歷之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還很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讀書明理,禮賢下士。寧愿自己不吃飯,不睡覺,也要花時間把賢士陪舒服了。這樣一來,姜太公、散宜生、太顛、辛甲等高級人才,都歸順了文王。這使得西周越來越發達,道德之名越來越高遠。追憶祖宗三代,西周的成功經驗,其實就四個字:道德、仁政。
而周公姬旦成長在這樣的家庭中,除了基因好,家風好,還都是需要天賦的。據史料記載,周公早年時期,便顯示出了做政治家的天賦。他非常聰明仁愛,剛夠上幼兒園的年齡,就長的跟個小大人似的,屬于早熟品種。司馬遷在《史記》里,稱贊周公“自文王在時,旦為子孝,篤仁,異于群子”,就是說,周公從小就孝順仁愛,聰明出眾,與別的兄弟都大不一樣。這可不容意啊!
要知道周公的爸爸周文王,基因好,身體壯,老婆多,是一個生孩子破紀錄的超級猛人。據《封神演義》里介紹,周文王有百子,幾乎都是他老人家,親自帶著自己的妻妾們辛勤制造的,只有第一百個兒子,那個長翅膀會飛的著名鳥人——雷震子,是領養的。這雖是小說家言,不足取信,但實際上,文王的兒子也很不少,有史料可考的,至少就有十七個。周公能在這么多孩子里出類拔萃,異乎尋常,那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大渡口区|
武宁县|
昌图县|
汾阳市|
马尔康县|
当雄县|
通化县|
宁国市|
黄浦区|
乌兰浩特市|
西贡区|
安图县|
霸州市|
景泰县|
雷山县|
古蔺县|
泰来县|
突泉县|
万载县|
惠州市|
安西县|
奉节县|
嵊州市|
丰城市|
平利县|
荣昌县|
沅江市|
克拉玛依市|
沾化县|
会东县|
黄陵县|
曲阜市|
如皋市|
华安县|
东辽县|
永顺县|
资中县|
定远县|
新沂市|
左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