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正視敵人-《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1/3)頁
人海戰術并不是個專業的軍事名詞。在戰略上,如果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擊敵人應該叫集中兵力,這個早在孫子兵法中已有記載。另外一種就是步兵密集隊形沖鋒,這個就是人海戰術的由來。那么步兵密集隊形是怎么來的呢?這個要追溯的羅馬時代——密集陣,這是在古羅馬時代,和之前的亞歷山大大帝都使用過一種重步兵方陣。
密集排列的步兵手持盾牌長矛,短劍沖擊對方陣線。當時的波斯,高爐,日爾曼人都是些沒有紀律的部隊,在這樣的方陣沖擊下往往一擊而潰。羅馬帝國憑借這個戰術橫掃歐亞,把地中海變成了羅馬內陸湖。而在中國,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戰術,為什么呢?因為中國的弓弩制造技術十分發達,這樣的密集陣在弓箭的打擊下和送死無異,后來的羅馬軍團在日爾曼森林也享受到了這個待遇,在有效的火力打擊下,密集隊形是增加傷亡的有效途徑。
但是為了對付騎兵,步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需要密集隊形。隨著火藥的發明,大炮的應用,線形步兵隊形開始發展,拿破侖這位以炮兵見長的統帥改進了當時橫隊沖擊的戰術,變為縱隊沖擊,也就是在正面盡可能多的投入兵力,炮火掩護后一次突擊往往就能沖破反法聯盟的陣線,憑借著這幾把刷子,科西嘉矮子橫掃歐洲大陸,一直打到了莫斯科。
在火器時代,人海戰術又找回了他的青春,每個統帥都想著如何在第一時間集中盡可能多的兵力決戰,在戰斗中一舉擊潰敵軍。十九世紀,普魯士一代軍事巨匠大毛奇組建了他的總參謀部,普魯士全境都以鐵路為核心部署軍事力量,集中兵力,密集沖擊,戰爭的奇正之變似乎已經走到盡頭,剩下的僅僅是參謀的計算和鐵路的運輸能力之爭。
但是有一個工匠打破了這一切,他就是馬克芯,機槍改變了一切,把騎兵徹底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在過去嘗到人海戰術甜頭的法國公雞根本不愿意相信一個小小的武器可以改變戰爭的面貌。而他們的學生日本更是死守這一金科玉律,日本陸軍乃木西典大將。正是他首創了日軍“肉彈攻擊”的戰術,旅順戰役日軍攻擊竟日,傷亡五萬,激烈時候平均每天陣亡三千人,俄軍陣地前的日軍尸體堆積如山,俄軍工事內的人員不得不戴上樟腦口罩才能繼續作戰……
趙昺以為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使用人海戰術都是某個時代兵器和戰術發展的選擇。這種以數量和巨大的消耗換取其他方面優勢的戰術,包括時間、空間、進攻或防守。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以多打少,以眾欺寡。它的基礎是集中優勢兵力,以數量增加整體的實力。
冷兵器時代人海戰術可用作包圍和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但它同樣具有局限性,受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說到底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想想古代一個士兵在戰斗中除了一身盔甲,便是手中的刀槍,而弓箭手也就是兩壺箭矢,因此靠這些簡單的武器作戰應該算是重體力活兒,結果就是持續戰斗能力很差。
再有古代軍隊主要是利用嚴酷的軍紀和重賞維持士氣,而游牧民族雖以騎兵為主,可是以文盲居多,當然中原政權的軍隊也同樣存在這種情況。文化程度較低,訓練狀況較差的軍隊,只能接受簡單的命令,使用簡單的戰術,導致其戰術簡單粗獷,進攻時慣于以密集隊形的騎兵反復沖擊。
另外蒙古軍隊面對設防嚴密,火力明顯強于自己的宋軍沒有更好的戰術手段,所以形成了需要大量的兵力兵器與狹窄的沖鋒道路之間的尖銳矛盾。而解決矛盾的唯一辦法就是采取密集的沖鋒隊形。采取多路密集隊形,達到在最短時間內將最多的突擊隊及伴隨火器進入突破口,以足夠多的兵力兵器攻入縱深,撕開突破口。
盡管開始突破時會帶來較多傷亡,但這些損失比慢吞吞全面進攻造成的傷亡要小得多,而且只要成功突破,就很容易趁勢發展勝利。所以嚴格意義上的人海戰術并不與送死劃上等號,在自然界中,數量上的優勢在短時間內的釋放是一種求生本能。有一種海龜在某一個時間從海灘上大規模的集體沖入大海,而海鳥只能在這個特定時間捕食一定數量的海龜,最終在最短的時間內,小海龜以最小損失率返回大海。
如果面對火力強大的對手,蒙古人這樣的部隊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但在冷兵器時代別說步騎協同等近代基本步兵戰術,只要敢于一股腦沖鋒、肉搏不退,就已經堪稱‘鐵軍’了。蒙古軍隊就憑借著這股頑強的精神和悍不畏死的戰斗作風橫行世界,并給宋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對于突破口附近幸存的守軍而言,多個梯隊密集隊形一**的進攻,毫無疑問正是他們記憶中的夢魘,在以后的歲月中繼續折磨著他們的神經,趙昺也不例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南县|
四平市|
寿光市|
合肥市|
深泽县|
房山区|
定陶县|
镇沅|
麦盖提县|
彭泽县|
天峨县|
山东省|
湘阴县|
彰武县|
武汉市|
大安市|
富阳市|
唐河县|
青河县|
松原市|
郧西县|
边坝县|
竹北市|
化州市|
正安县|
绥江县|
清水河县|
长海县|
新兴县|
防城港市|
浏阳市|
洪湖市|
杂多县|
汽车|
新巴尔虎左旗|
宜丰县|
伊吾县|
从化市|
宜昌市|
清徐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