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難做主-《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2/3)頁
中書舍人若封還詞頭,而皇帝又固執地非要下詔不可,那么可以由次舍人草詔,但次舍人同樣可以封還詞頭。理論上,只要中書舍人達成拒不草詔的一致意見,便可以將一道不適宜的詔書扼殺于萌芽狀態。而這幫人在現代只是相當于領導的秘書班子,問問誰敢不安領導的意思寫,錯一個字都能讓你停職反省去。
如果負責草詔的中書舍人認為詞頭并無什么失當,或者他懶得多事,總之將詔書起草好了,也寫得很漂亮,便可以進呈皇帝御畫(簽署畫押),錄黃(抄在黃紙上)行下。但這不代表詔書就能夠順利地頒發下去,還要經中書舍人宣行,這就涉及到宋代中書舍人的另一項職權:“授所宣奉詔旨而行之。”
由于是輪流值班,草詔的中書舍人與宣行的中書舍人未必是同一個人,如果宣行的中書舍人認為詔書不當,他還有權拒絕署敕行下,實際上就是駁回詔書。如果負責宣行的中書舍人并無異議,便可簽名表示通過,這叫做書行,然后再由宰相署名,發至門下省審核。
負責審核錄黃的門下省機構是給事中。而宋代給事中封駁詔書的權力也是法定的,如果他認為詔書不當,也有權力封駁,不予通過。給事中如對錄黃沒啥意見,便簽署下自己名字,表示審核通過,這叫做書讀。給事中若未書讀,宰相先簽名則為違制。
一道圣旨出爐就先要經過秘書們連番折騰,而六個人若有一個不是自己人就可能導致夭折。所以說趙昺即便親政,以他在朝中的實力根本連幾個中書舍人都搞不定,天天跟他搗搗亂非的氣的他得腦中風。因此歷代的兒皇帝總結的經驗就是要想親政首先就得建立一個可靠的秘書班子才能起事,否則沒人給你出主意,寫詔書啊!
一道詔書經過中書舍人制詞、書行與給事中的書讀等三道關卡之后,如果都沒有發現問題,就可以成為正式的政令,交給尚書省執行了。但作為正式政令的詔書,還必須有右相副署,如果其不肯不副署詔書也無法生效。因而這左、右相也得是自己人,否則跟你唱對臺戲,同樣沒招兒,總不能一天到晚的調班子吧!
不過詔書生效之后,還有最后一道關卡——臺諫,其也擁有論列政令得失、審查詔書乃至追改詔書的法定權力。所以認為皇帝就是金口玉言說一不二的,那純粹是狗血電視劇與封建****歷史敘事塑造出來的想象而已。
當然,宋代的君主也可以繞過中書舍人草詔、給事中審核等法定程序,也不用宰相副署,直接下詔,這叫做手詔、內降、內批。歷史上也不鮮見。然而,這類私旨在法理上并不具備合法性,政府也完全可以拒不執行。這也就是小皇帝在親手給趙昺寫了一封密詔后,為何在重病的時候還念念不忘的讓陸秀夫再行寫一封詔書,因為他知道自己那封除非是非常時期否則是沒有效力的。
所以宋朝時一道詔書的出臺要經過多道程序:皇帝授意詞頭、中書舍人起草、錄黃行下、中書舍人宣行、給事中審核、宰相副署、臺諫彈劾。在整個流程中,各個環節都對君主的權力構成制度性的監督與制衡。而這個制度的設計是針對皇帝的,以防他******,但是趙昺知道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如果在君弱臣強的情況下,這個制度就有空子可鉆,自己只要控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就有可能讓一道不利于自己的政令無法形成,雙方形成對峙,只能相互調和讓步,便可以獲得一定的權力。不過現在也就是想想,自己在親政之前只能做這個當家不做主的皇帝……
趙昺心中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因而也打定了嘛事不理的主意,每逢朝會、廷議就像天宮守門的‘哼哈’一樣,除了哼,就是哈,但面對眼前的事情依然免不了上火。潿洲島面積不過百里方圓,原住戶很少民不過千,根本供養不起如此龐大的隊伍,一切全靠外界援助。
在島上一住兩個月了,日子越發艱難,但這位與陳“惶恐”與陳“不協”的張太傅,也著實有點兒不好共事,尤其在有關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上,更慣于獨斷專行,何嘗又愿與新進位的陸左丞相“共秉朝政”?如今形勢岌岌可危,行朝何處去?陸丞相向楊太后建議南移瓊州。張世杰卻固執已見欲往雷州發展,為此數次發兵攻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