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有大炮在前,工匠們制作這玩意兒應該不會有太多技術上的阻撓。 有士兵上繳簿子,于誠公接過后交給趙康沉聲道:“王爺,陣亡將士的名冊統計出來了。” 趙康接了下來,翻看了幾篇,名冊上的人有乾國的也有景國的,一時間讓他感覺到這本名冊是那樣的沉重。 “讓人妥善保管,等到迎回陛下之后,讓陛下決斷。” 這里說的陛下自然就是吳觀海了。 呼出一口氣,趙康知道接下來將會很忙,叫來一名傳令兵,將造就寫好的幾封信遞過去:“你騎乘快馬前往乾國通州,找通州副將李豐年,讓其將這三封信分別交上去。” “遵命。” 接著趙康又分別叫來數名傳令兵:“你們接下來前往冀州兗州滄州益州,分別通知這些地方或者的州牧,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來帝都。” “王爺是要?”華豐遠話沒說完。 趙康道:“帝都一戰,在朝官員盡數戰死,朝堂癱瘓,必須得盡快補足新鮮血液,維持朝堂運作,不然拖下去,可就真的亡國了。” “華豐遠、高淵你們兩人今日起負責帶兵安撫搜尋各地難民。” “周龍孫芳,帶人疏通徐州大地上的洪澇,雨季過去河水應該不會再上漲了。諸位,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咱們肩頭上的擔子可沒有減輕,該是重建家園的時候了。” 重建家園…… 重復著趙康的話,于誠公三名景國將領心情振奮。 發配完任務,趙康回到葉府開始思考景國戰后的重建,零零草草的寫了一些,他就感覺到有些無奈。 要是陳楷那些人還活著,這活兒就輕松多了,并且他們身處高位對景國的情況肯定要比他趙康更加了解。 能夠實際的幫到景國重建。 可他們都戰死了,兩百多名官員沒有一人茍活,這是何其壯烈。 比起史書上某些懸梁無繩投井水涼的亡國奴來說,有骨氣多了。 “只能暫時規劃一些,等到吳觀海回來重新選拔人才為官了。” 心里想著趙康開始提筆,整整一天一夜,寫出了安置流民、恢復經濟的策略,當然這只是粗略的構想,還需要完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