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我說行。 提著馬燈來到院里,老太太指著那一排石墩子對我講道:“這些石墩子是用來栓馬的,幾十年前,我們鍋莊很熱鬧,藏商和漢商住店的很多,我經常能收到一些糖果。” 從她描述中,我依稀能腦補到當年這鍋莊大院里的熱鬧程度,隨后我好奇問:“大娘,墻角堆的那些布袋子是做什么用的?” “你說那些?” “那不是布袋,是牛皮袋,”老太太眼中似乎有光,她又跟我描述道:“以前鍋莊都做三種生意,一是提供客棧食宿,二是幫藏商縫制茶包,三是介紹雙方生意拿抽成。” 老太太緩緩說道:“這些袋子就是那時候留下來的茶包,以前藏商趕著馬,馬身上馱著藏茶磚,茶磚都是用竹藤條編成的,如果不套上茶包,翻山越嶺時,藤條會把馬背劃破?!? 老太太看了眼老頭,介紹道:“他叫甲娃,從小就是我們鍋莊買來幫忙縫茶包的童工,伺候了我大半輩子了。” “后生,你也不要叫我大娘,叫我阿佳吧,以前大家都是這么稱呼我的?!? 據我了解,“阿佳”不是人名,而是一種稱呼,康定48鍋莊,負責掌家的女主人都被叫做阿佳。 這些女阿佳都很厲害,個頂個能干,能把偌大的鍋莊產業鏈打理的井井有條,阿佳們往往在家中一言九鼎。 那些藏商,入住鍋莊后都會想方設法的討好阿佳們,求阿佳們幫忙向漢商推銷自己帶的土特產,這種生意一兩次談不成,往往要面談很多次,阿佳兩頭都要幫,既不能讓漢商撿大便宜,也不會讓藏商吃太多虧,所以全靠阿佳們一張嘴兩頭說,很考驗人際交往能力的。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一個大型鍋莊的一年純利潤能掙到80萬,那時候的80萬是什么概念?京里一套四合院才幾百塊錢! 有人好奇問,怎么鍋莊的男主人不管家里生意? 還真不管。 因為這些男的必須時刻陪在土司王身邊伺候著,類似仆人的性質,他們叫“侍貢”。 比如,土司看上了某家鍋莊里的小女孩兒,就會說:“王侍貢,我看上你家這個姑娘了,讓她來伺候我兩天。” 封建社會,等級不同,后者往往不敢不答應。 想了想,覺得直接叫阿佳不合適,所以我叫人阿佳婆婆。 “這石獅子雕工不錯啊,好像是明代的。” “后生,你看上了就拿走吧,給我一百塊錢就行?!? 太便宜了,但是我拿不動。 而且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想要的是她們家祖傳寶貝,翡翠白菜,御賜養老牌,麻雀圖這三樣。 老太太說這幾樣寶貝早就賣了,我不信。 直覺告訴我,她家里肯定藏著有好東西。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