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峰子,把鐵鍬扔給我,這怎么這么多爛樹根!” 將工具扔給豆芽仔,我轉身問:“折師傅,你胳膊上的傷怎么樣了?” “子彈沒傷到骨頭,恢復的還可以,”折師傅晃了晃他的書。 “那你覺得,那伙人都死了沒?” “不好說,”折師傅皺眉道:“那個長頭發引爆了炸藥,他肯定活不下來,那個女的,他當時離爆炸點距離很近,我估計也活不下來。” “那姓許的呢?惡通天。” 折師傅緩慢搖頭:“那就不能確定了,畢竟當時我也顧著逃命,沒留意到所有人。” “峰子你兩別聊了行不!趕緊上土啊!” 盜洞已經下去了三米多深,豆芽仔喊我快提土。 沒錯,此時我們在土山這里。 這土山看外形,百分百是封土堆。 所有古墓封土堆,不管哪個朝代,也不用管大小,如果保存完整的話,它一定是個“倒扣著”的漏斗形狀。 所以,如果看到了標準漏斗形狀的純土山,千萬注意,很可能地下有古墓葬。 我干著活兒卻總有些心不在焉,心里對那張“鏡子”浮想聯翩。 “快干活吧云峰,別走神了,”魚哥說我。 “不行了!熱死了,換人吧!” 魚哥作勢要下,我說我來。 抓著繩子下去盜洞,我和豆芽仔換了班。 我們挖的是“直井式窄盜洞”,一次只能下來一個人,兩個人的話站不開。 這么挖當然有說法。 在古代歷朝歷代,數西周墓和西夏墓埋的最深。 賀蘭山的九座西夏皇陵,平均深度超過了24米,你們有機會去那里看看就知道,皇陵周圍全是我說的這種直井式窄盜洞,數量有兩百多個,盜的太干凈了。 從土山上垂直挖下去,要想安全,必須保證挖的盜洞窄小,規整,瓷實。 挖土時要一鏟緊挨著一鏟,留下的鏟口就像魚鱗一樣,整整齊齊排列下去。 要是瞎挖,最多到10米,就會坍塌。 一旦塌方,知不知道二十四米的盜洞是什么概念? 七八層樓那么高! 還有一點,為了保險起見,打這種特深坑時,我們每間隔7米,會在洞壁上向內掏個一米五左右的空間,這個叫“避難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