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了幾聲這悠揚的敲擊聲,我十分好奇。 試著擰了下門把手,沒鎖。 推門而入。 地下室空間很大,燈泡度數不高,幽暗空間中擺放著一排巨大的木架。 幾十個青銅編鐘懸掛在木架上,這些編鐘有大有小,有胖有瘦。 一個年齡20左右的長發女孩正用小木棍敲擊著編鐘試音,老人聽著不斷搖頭,在一旁指指點點。 “干爺?干爺?” 或許是二人太過投入,沒有注意到我已經進來了。 敲編鐘女孩停下了手中的榔頭,干爺轉身道:“你小子怎么來了?” “我是來給您送米的,百家米,”我舉起手中半袋子米讓他看了看。 “放地上就行,先出去,你和會里的事兒我知道了。” 一秒記住https://m.lqzw.org “干爺,您還好這一口啊,這些鐘做的都很好啊。” 我剛才已經看出來了,這掛在木頭架上的五六十個青銅編鐘都是仿的,銹色紋飾都仿的非常好,要是外行人可能都當老的了,破綻缺點是鐘體上那些金色銘文,太新,金光燦燦看不出來什么使用痕跡。 談起這個,干爺不急著攆我走了,他頗有些自豪道:“那是,這些鐘可都是我親兒子,完全仿照曾侯乙那套來的,一共8組,上下三層,最下層12枚長乳甬鐘,一枚傅鐘,中間33枚大鐘,最上層19件揭鐘,我多少次跑來邯鄲,花了數年時間才找項大師做好這些。” “啊?項大師?” 干老瞪了我一眼:“不是你!是項光師傅,他因為經常在邯鄲一帶收集青銅原料,所以我拜托了他。” 我嚇了一跳,心想還好不是我,我他媽什么時候成項大師了。 聊了一會兒,我了解到了一些情況。 應該都知道隨州出土那個曾侯乙編鐘吧? 那套鐘是78年在擂鼓墩1號墓中出土的,自出土到現在為止,一共就敲響過三次, 第一次是78年剛出土的時候,考古團隊做了試音,第二次是79年湖北辦文物展覽的時候敲過一次,第三次是97年慶祝港島回歸敲過一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