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多謝三姑父,一共多少錢。”王守哲感激道,“我好與您結算。” “都是些不值錢的廢料,一共也沒十來車的東西,”公孫鐘急忙搖手說,“我二伯也交代,不準收錢。” “那就多謝三姑父,多謝外祖父了。”王守哲拱手道謝,也沒在此事上矯情。 聊不多會,不善言辭的公孫鐘便告辭了。 水泥研發這一塊,王守哲也是基本有了思路,最近努力回想了一下,大概圈定了些方向。這東西和蠣灰相差不大,就是通過石灰石加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煅燒,然后再和石膏混合一下,碾磨成粉。 這其中大多數原材料都是非常廉價,唯一稍微值點錢的便是鐵粉了,可這東西含量應該很低。 王守哲自然不會親自去研發水泥,而是先前就從王氏旁系中,找了一戶專門燒窯的窯工,那戶窯工小家庭是很多代人都建窯燒磚。 據說他們的老祖宗也是專門燒窯,因為這項技能而跟著宙軒老祖南下的。自家這主宅的很多磚,便是那戶旁系燒制的。 “王貴。”王守哲將書寫好的“研發水泥指南”,交給了王貴處理,“這些都是從古籍上整理出來,關于【鐵泥】的線索,特性類似于蠣灰,多余的我也不懂了。你明日一早,便將此資料,與那十來車研發材料,都交給王,對,王景元。” “是,家主。”王貴依言而行,收起了資料。 王守哲自然是十分重視水泥一項,也希望研發成功,但他終究是個外行。還不如提供思路給專業人士,窯工一輩子和磚瓦打交道,對蠣灰,甚至是一些土制粘合劑都不陌生。 這些專業人士經驗豐富,同樣也不乏有聰明才智之人。很多時候,僅僅是缺乏一個靈光一現的方向而已。 至于一時半會研發不出來也沒關系,慢慢來,總有一天會弄出來的。 同樣,造紙方面,王守哲自然也只是寫出“紙張研發指南”,便從旁系中找了些聰慧可靠,思路開闊的旁系族人木工,給一筆研發費用后,讓他們自行處理去了。 旁系人口基數就有這點好處,各行各業中的人才,總能找些出來。 而王守哲當前更大的精力,需要放在狙擊劉氏趙氏的大計劃上。 …… 夜。 已經深了。 安江定蒲渡口外,波浪四起的江面上,飄蕩著一艘造型華貴的中型樓船。這艘船,明顯不是什么運輸船,而是專門用以身份高貴者出行所用。 此船閣樓打造精致,處處都是采用昂貴的木料與色彩,充滿了華貴高檔的氣息。 閣樓正廳內,裝修更是奢華,仿佛某個大家族世家子弟,將昂貴的客廳臥房搬到了船上。那些看起來非常珍貴的古董花瓶,就不怕一陣風浪襲來,摔個粉碎嗎? 可見是何等奢華。 然而此時,兩個十分年輕英武的男子,正在此廳中面面相覷。一旁還有一位美艷“不可方物”,出塵落仙般的女子,正誠惶誠恐地垂手而立。 一雙動人的妙眸,一會偷偷瞄一眼這個,一會兒悄悄看一眼那個。 還是家主長得更俊俏呢。她心下暗暗地,又有些美滋滋地下了定論。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