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棉花,造紙? 棉花這種東西,在大乾國早有種植,有部分世家便是靠著大量種植棉花作為產業。王守哲想插手的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那些世家對看守棉花種的手段一流。 但是造紙的話? 這世界上當然有紙,書籍,信件,處處都會用到紙張。紙張的質量由高到低都有,價格多數都比較昂貴。原因很簡單,造紙術被壟斷在了一些少數勢力之中。 他翻遍記憶,至少沒有聽說長寧衛有哪個世家擁有造紙術。 大家所用的紙張,都是錢氏商行從遠處運來的。 造紙的原理非常簡單,比搞什么谷氨酸鈉,珍妮紡織機容易多了。哪怕連王守哲,對造紙的步驟,大致也有個七八分概念。 此物有搞頭。 王守哲暗暗將此想法記錄下來,納入未來計劃之中。與此同時,王守哲對左右兩岸大片大片的沼澤地,也是頗有些想法。 老祖宗當年開荒農莊,自然是選擇比較好開荒的地段開荒。例如水源充沛,地勢平坦,地質肥沃,可擴展性強等等因素,如此可以將開荒成本降到比較低的程度。 隨著一代代先人們對優勢地段的占領并不斷擴充,剩下未經開荒的土地,都是有種種不利因素在內。 例如兩岸這些沼澤地帶,地勢偏低。一旦下雨,便會形成大規模的沼澤。哪怕到了旱季,也是坑坑洼洼,到處是爛泥塘。 想要將其化作農田,就得進行大規模的填土,將其整個地勢墊高。哪怕是放在機械化時代,這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更遑論在這種生產力不發達的世界中。 但是現在平安鎮比較安全的熟地中,已經很難再找出,比較容易開荒成良田的大面積土地了。要么去兼并自耕農的土地,要么就去擠壓對頭家族的生存空間。 因此,王守哲幾次三番路過這兩大片荒地時,總是會想著如何去開拓這片地方。 若是實行填澤之策的話,土從哪里來?如何運輸? 此外,若是將兩大片沼澤墊高,一旦到了雨季,這兩塊沼澤的蓄水能力就會消失。在水的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這部分水會進入河道,珠薇湖等水域。 若是雨量再大一些,便極有可能造成河道,珠薇湖等水位溢出,引發水患。 最佳的辦法,便是對珠薇湖進行大規模清淤,將淤泥填進沼澤地。如此一來,既能增加珠薇湖在雨季時候的蓄水量,也能逐漸將沼澤地化作良田。 此外,水位變深后的珠薇湖,也能進行大型魚類的人工養殖,當真是一舉數得,妙不可言。 可唯一的問題! 這個工程太大太大了,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時間,比老祖宗當年開拓豐谷農莊的工程量還要巨大。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