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景象出乎預料,看來蝗災給京畿百姓帶來的傷害,遠遠超過了他的想象,那些村落中的人都去哪了? 餓死的,病死的,逃荒的…… 整村整村的就這么空了,并且這還是天子腳下,離京城不過三十里的通州,可想而知遠一些的北直隸,災情想必更加嚴重。 沉默中。 此時李如松忽道:“聽萬歲所言,這京畿一帶的蝗災還是仰仗了沈大人的妙招,才僥幸未曾釀成大禍?!? 沈烈忙道:“微末之功,不足掛齒。” 又片刻后。 前方道路兩旁已是人聲鼎沸,遙望那繁華的水關,碼頭,抄關,也不知多少商隊,官員,軍兵,苦力云集于此。 看著這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 李如松又微微一笑,將馬鞭揚了揚,便侃侃而談:“沈大人可知這通州碼頭,是何時所建,又是何時繁榮起來?” 沈烈一呆,忙道:“這……本官讀書少,請李大人解惑。” 李如松等的就是這句話了! 又微微一笑。 便開始指點江山。 “這通州抄關始建于元代,元代在通州設漕運衙門,負責管理漕務,并設立糧倉,還派重兵把守?!? “元滅時,這通州漕運一度荒廢,一直到了成祖北遷才又恢復了起來,嘉靖六年,通惠河復通,從通州至京城北面昌平地區的鞏華城,和居庸關等要塞,沿溫榆河也有漕運?!? 這一番話,對通州的歷史如數家珍。 可真是把沈烈唬的一愣一愣的。 看著這位李公子英武的臉上,那神采飛揚的神色,沈烈趕忙應了一聲:“啊……這樣么?” 你懂得多,請繼續說。 李如松談興正濃,便繼續侃侃而談:“沈大人恐怕有所不知,這漕糧除了供應京城之外,也供應守陵軍夫及居庸關等戍邊軍士糧餉。” 沈烈點點頭。 心中恍然。 明白了。 漕運也供應遼東軍糧是吧? 難怪這位李公子急吼吼的跑來通州,原來是怕大災之后漕運出問題,影響了遼軍上下的軍糧供應。 難怪了。 說話間,二十余輕騎進了通州城,果然李如松扔下了沈烈和東廠的人,領著十余個護衛直奔城內的漕運總兵衙門去了。 將沈烈等人晾在了城門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