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國之重器,豈可假借于商人?”李道遠道:“景云,這種事,要慎重,倘若他們坐地起價,當如何? 朝廷是管還是不管呢? 就說京城到京兆府吧,也有四十余里,朝廷出面都要3000兩一里。 他們起碼也要翻兩倍,那也要二三十萬兩銀子,恐怕還不止呢! 有幾個商人拿的下來?” 其實大乾處于風口上,對于新鮮的事物,大家都是新奇又慎重。 “行,既然你這么說,那我就用京兆府來舉例子!” 秦墨道:“打個比方說,如果是朝廷出錢修建,那肯定十二三萬兩銀子就修建好了,最多半年就能完工。 這期間,朝廷動用國營的鋼鐵,再加上奴隸,戰俘來完成徭役,就算花超也不會超過太多。 但是,這一路上可能涉及到開山,平田,這都是需要補償老百姓的,對老百姓來說,這車站又不建在他們家門口,有的只是礙事。 所以補償肯定要到位。 如果讓朝廷來做,這個成本就要拉高! 可如果讓商人來做,那一切都好說了?!? 高要把剝好的荔枝,放在冰鑒中,就放在秦墨觸手可及的地方。 秦墨塞了兩個到嘴里,含糊道:“首先,商人中標后,沒有在契約內完工,要交付違約金,甚至朝廷可以收回契約。 開工的時候,還要繳納足額的押金,不按約完成,這押金直接歸朝廷。 合約到期后,這押金才給與歸還。 如果運營期間違規操作,就扣一部分押金。 等于京城到金兆府的鐵路還沒有開工,朝廷就賺了一波押金了。 其次,這么大的工程,所需要的工人,是數以萬計的。 本著就近原則,他們肯定從附近招工,這不就提供了上萬的工作崗位? 其次,要開山,征用田地,也是需要補償的,商人就替咱們嫁接了風險。 但是為了避免強征,朝廷要陪同,必須要站在百姓一方。 當然,要合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