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壓下心中的情緒,胡丕清了清嗓子,于萬眾期待之中開口。 “觀古覽今,歷朝歷代,國之興盛者無非君仁臣忠,中樞開明而官民言通,使百姓能安居樂業,外敵不敢來犯。” “而國之衰亡者,君昏臣奸,朝廷虛弱而官民爭利,百姓民不聊生,外敵賊寇環伺。” “今日策論,便試一問,國家興衰,社稷更替,天災耶?人禍耶?若是人禍,當如何厘清?” 讀完考題,胡丕假裝沒聽見群臣完全壓不住的議論嗡嗡聲,中氣十足地宣布道:“答題開始!” 但凡殿試,考的便是策論。 而且策論基本上就是從國家大政方針出發,要求考生擁有一定的格局和足夠高的視野,將自己代入到管理者甚至施政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但畢竟這只是針對考生的模擬考題,所以古往今來,所有科舉殿試的題目,都不會太大。 特別是大秦帝國,歷代皇帝多半注重務實,因而殿試試題,也都從某一條或者某一個行業的現狀提出問題讓考生來解決。 這還是第一次,讓考生站在整個江山社稷的角度去回答一個大到沒邊的問題。 國家興衰,那是普通人能放在嘴上的? 天災人禍,這擺明了就是說大秦帝國有人禍,要考生們思考解決人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