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 外地的貨源搞定,徐二龍這幾天,就開始跑本地的貨源。 那時候,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醬油廠、豆瓣廠、糖果廠、飲料廠、酒廠、紗廠什么的。 而人們,也習慣了本地的這種口味,甚至在本地人當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懷。 徐二龍當然得把本地的貨源給安排上。 這前期才起步,只能他主動找上門。 只有等以后有了名氣、有了規模,廠家才會倒貼過來,主動要求入場。 先跑了醬油廠,又跑了酒廠,把這些貨源,都跟廠方談好了。 這些廠方也喜歡這種主動找上門來的生意 這能給廠里增加銷量,增加收益,除非腦子進水,才會拒絕。 這一天,徐二龍來到糖果廠。 糖果廠的效益,倒是不錯。 只可惜,品種比較單一,一種是傳統的水果味的硬糖,另一種,就是高梁飴糖。 而且,還是老式的手工制作包裝法。 一群臨時女工,下到十幾歲的小姑娘,大到四五十歲的大嬸大媽,全部坐在案板前,低著頭,眼睛一眨不眨,飛快的包著手中的糖果。 糖果一顆顆的從機器中出來,往案板上一撒,透涼,降溫。 這些女工,就把放晾的糖果,往糖紙中一塞,兩端一扭,一粒糖果就包進了紙中,然后丟進旁邊的背兜中。 甚至,在無人注意的地方,徐二龍甚至看見一個女工,動作飛快的往嘴里塞了一顆糖。 那動作之快,令人眼花,以為是錯覺。 這都是長期包裝糖果,訓練出來的動作。 畢竟,現在包裝糖果,完全就是靠計數,一天包上幾十斤、上百斤的糖果,才能掙上幾毛錢的手工錢。 徐二龍看著她們低垂的頭,擔心以后老了頸椎病嚴重。 可這年頭,工業落后,縣城糖果廠,也就只有這樣的水平,就靠人工包裝。 哪怕計價的工錢再低,還是能吸引這些大姑娘小媳婦過來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