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契機已成-《真費事作品》
第(1/3)頁
易書元沒有留在城中,他抓著酒壺和油紙包走街串巷之后,越走越偏也越走越遠,直至出了城。
很快,易書元到了作為西方白虎位比斗場地之一的竹林。
如今的竹林可謂是一片狼藉,原本還算茂密的竹子基本斷的斷折的折,已經(jīng)不能算是“竹林場地”了。
當然,月州是不缺竹子的,再找一個竹林場地肯定很容易,只是這樣會距離月州城稍遠,索性就不找了。
所以竹林比斗場提前謝幕,現(xiàn)在的這里不過是一片被破壞嚴重的普通竹林而已。
易書元這么想著,視線掃過一些殘破的竹子,上面還有一些血跡。
或許還灑了許多武者的血在林子里吧。
不過竹子這種東西最是會長,看著好像破壞嚴重,但春筍都發(fā)起來的時候,竹林就能很快恢復了。
林子中當然不可能沒有還完好的竹子。
易書元輕輕一躍,身形如同一根飄蕩的羽毛,落到了一根堅挺的大竹上面。
竹梢瞬間被壓彎,帶著易書元的身體垂落一個大大的弧度。
但易書元就穩(wěn)穩(wěn)地躺著,任由竹子一蕩一蕩,就好似在蕩著秋千。
“嘿,那小家伙之前也是在蕩秋千吧?”
易書元自語著,想起了之前闊南山苦竹枝上的畫眉鳥,也是這么一蕩一蕩的。
這么躺著,看著天空的星辰,易書元將油紙包打開,喝一口酒,品味片刻,又伸手吃著花生米。
失策,該買只燒雞的!
不過這種偶爾閃過的思緒逐漸變淡,就像之前幾天夜里那樣,易書元此刻又在回憶著山河仙爐圖畫中的感覺。
這種感覺在半夢半醒之間最濃。
所謂仙道功法,恐怕都沒那幅畫呈現(xiàn)出來的直觀。
任何文字口訣甚至是言傳身教都可能有信息缺漏,但那幅畫呈現(xiàn)出來的意境卻不會。
半夢半醒間,易書元好似又看清楚了那座丹爐。
雖然丹爐的爐火似乎有種偃旗息鼓的樣子,但也正因為如此,讓一些丹爐的本源得以顯現(xiàn)。
那是一種陰陽交融的感覺,整個丹爐雖然不動,卻又好似在某種程度上一直沒有停下。
但這丹爐必定是修仙者自身本源所化出的東西,是修行的關(guān)鍵!
“秉承陰陽之氣......不假外界,只求身中......”
易書元的思維從沒有這么敏捷過,他借助自身心中之道,以設(shè)想中天罡變的感覺對照山河仙爐圖。
且不說仙道,就是醫(yī)道上,人體也有陰陽之說。
陰陽之感的說法似乎較虛,卻也脫不開五行。
五行之感對照陰陽更實際,因為對應(yīng)臟腑。
易書元覺得這思路對了,他再次感受那一份意境,忽然間露出一絲笑容。
我真蠢,仙道畫卷在眼前,我卻光用想不用“看”?
這一刻,易書元瞬間明晰更多自己所忽略的內(nèi)容,而畫卷意境居然也更明顯了一些。
在大太監(jiān)章良喜暫居的宅院中,有一個精鋼鑄就的大箱子
此刻箱子內(nèi)的山河仙爐圖已經(jīng)緩緩打開,雖限于箱子不能全展,但畫中意境卻顯露無疑。
而易書元正在睡夢中“看”畫。
山巒疊嶂巍峨聳立,是為金,肺金氣在這一刻于易書元的眼中盛起。
草豐木盛林深秀遠,是為木,肝木之氣也在這一刻顯得繁茂。
大地厚重廣袤無垠,是為土,脾土之厚重得以被發(fā)現(xiàn)......
易書元看向山中水澤,又看向各方,這畫中絕對五行平衡,因為這種感覺很強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泸溪县|
灵山县|
阜南县|
承德县|
石屏县|
泰州市|
且末县|
安福县|
皋兰县|
安庆市|
陆良县|
新绛县|
应城市|
平乡县|
建瓯市|
琼海市|
北京市|
新龙县|
阿拉善右旗|
新疆|
台南县|
保德县|
安义县|
登封市|
虞城县|
红河县|
望城县|
巧家县|
丹棱县|
同仁县|
聂荣县|
佛学|
吉首市|
南丰县|
桐乡市|
望都县|
潼关县|
龙山县|
沿河|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