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千百年來,糧食和人口都是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根基。 也是這個國家的統治階層,必須要長期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糧食夠吃,人口充足。 這個國家就可以通過對外擴張,不斷汲取資源發展壯大,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 反之,糧食不夠,人口長期處于低位,就極容易成為別國的附庸,乃至被徹底征服。 到了更嚴重的地步,甚至都不用別國侵占,自己就因為饑民造反崩潰瓦解了。 由此可見,這兩樣東西對一個國家有多重要。 華夏歷史上,但凡老百姓能吃得飽飯,便可以稱為盛世,值得在史書上大書特書,光耀千秋。 然而,即便盛世的要求這么低。 自秦漢以來,兩千多年里,能稱得上盛世的時期也是屈指可數。 除開這一二百年,大多數時間里,連年餓死人是常態。 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在華夏大地千萬年的歲月里,老百姓真正不餓肚子的年代,其實才過去不到三十年。 又由此可見,要經營好這兩樣東西,對一個國家是多么的困難。 而如今的大楚,面臨的就是這樣一種困境。 連年的天災、戰亂、人禍,早已經讓這個維持了一百八十年的帝國變得外強中干。 糧食減產,流民四起,匪患叢生,不知不覺處在了崩潰的邊緣。 一切的不利因素都在暗中滋長,只需等待一個時機,就有可能集中爆發。 盡管問題很嚴重,看起來千頭萬緒,但也并非沒有化解的辦法。 譬如,其實只要著重解決最關鍵的糧食問題,其余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從這一點來說,玉米這種作物,出現在如今這個節點上,也不知該說是大楚的幸運還是不幸? 說幸運,是它的出現,讓有識之士看到了解決百姓吃飯問題的希望。 說不幸,是這東西目前種子實在太少,真要大面積推廣種植,還不知道得猴年馬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