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本是百里家從外面撿回來的一個乞丐。他一開始只是百里家的下人,十歲時生過一場重病,本來是治不好的,可后來竟離奇醒了。自那以后,他就像變了一個人。原本的少年很是自卑,在百里府上處處謹(jǐn)小慎微。可他病重醒來后,天天說著什么人人生來平等,并不介意自己的下人身份。” “人人生來平等……”白承之重復(fù)著這句話,胸口處好像有一股熱流涌過。 “醒來后的少年武功了得,才華橫溢,精通詩詞歌賦,常常三步成詩,與百里家的公子百里尋形影不離。百里家主百里藏山見那少年竟是奇才,便收其為養(yǎng)子,居百里家小輩之首,入了族譜。那少年常常念誦一首詩,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他說自己來去隨風(fēng),便為自己取名:百里扶搖。” “那時,他總能在大燕的少年詩會上拔得頭籌,所寫之詩被人爭相傳閱。六國大儒藍(lán)老先生還專程為此來京都看過他,說他乃文曲降世,不過他總是一副謙卑的樣子,說自己不過是吟誦前人文章。” 說到這里,太女深深一嘆,“也不知是哪個前人,如此了得。” 白承之默默聽著關(guān)于這個人的傳奇,他覺得這一切很不可思議。可他并不懷疑,甚至堅信太女說的一字不差。 他為自己這樣盲目的信服感到奇怪,他看著太女,企圖知道更多關(guān)于那個天才少年的事。 “百里扶搖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他常常冒出許多奇思妙想。他說,終有一日人可上九天攬月,可日行千里。他又說,人能居于白云之上,能在空中建起亭臺樓閣。他還說,人不用腳也能行路,即便相隔萬里,也能看見彼此。” 太女眼中的光芒越發(fā)強(qiáng)烈,不知是在想象那些奇妙的場景,還是在回憶描繪這些景象的故人。 “許多人都說他犯了病,可我覺得他說的也不全無道理。百里扶搖覺得我懂他,我們走得越來越近。他給我講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我每次聽到奇妙的事,就講給父皇聽。有一次父皇設(shè)宴,他告訴父皇,有一種武器比世上最好的弓箭還精準(zhǔn),千步之外直取性命,可用于戰(zhàn)場。父皇后來讓人照著他的圖樣仿制了一把,雖未及他說得那般精準(zhǔn),卻已勝過千萬刀劍。他說,若加以改進(jìn),必成用處,可惜后來……” “想必燕君從那時起,便時時留意這個少年。”聽到這里,白承之似乎明白了。這樣出色的少年沒有生在皇家,而是生在了百里家,難怪他會忌憚至此。 太女點了點頭,“那時,梅芷卉是我的伴讀。她亦聰慧過人,數(shù)次展露邦交天賦,父親便收她為義女,讓她跟著邦交大使出使各國。芷卉在京都時,我與她,還有百里家的兩個少年時常一同玩耍,形影不離。” “所以那時,你與百里扶搖有了感情,而梅大人亦與百里尋前輩走到了一起。”白承之漸漸理清了頭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