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秋闈-《重生之四海帝皇》
第(3/3)頁
第三場策和論一起考,策和論是兩種不同的文體,策是給出一種具體事件問詢解決方案,
論則是根據一條國家方針闡述自己的看法。
本次的五道論題最難的是朝廷近期公布的:對北方重開互市政策的看法。
侯垚前世看了那么多的論討,自是與送分無異,
其實這題看重的不是對政策本身的看法,這個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把這個決策的制定者吹出一個新高度,
當然,這對侯垚來說也是小菜一碟。
三道的策題難度最大的是最后一道:
如果有海王襲擊廣東沿岸,地方官府該如何應對。
這是一個真正的難題,就算當權者都答不出來的問題,成為鄉試策題確實也太難為人了。
侯垚在看到這道題的時候,也是感覺頗為棘手,
也幸虧跟姚英哲一起,可不光只是玩這么簡單,同時還收集了大量的情報,
對當前四海的局勢也有了更清晰明確的了解。
這些都是憑他現在的實力很難弄到的情報。
也幸虧有了這些情報,要不然,他只怕還寫不出這篇策問。
四大海王之所有稱海王,每一家背后可都控制著至少一國之力,
比如凈海王,總部在日本國的九州島,與島津家關系莫逆,
島津家之所以能稱霸九州,就是因為有凈海王的支持,三分之一的日本國海貿都為其所控,
鎮海王則在暗中控制著琉球王國,國家的稅收和海貿都為其所掌控。
封海王在濟洲島,控制著至少半個韓國王國的海貿生意,
破海王占據著竹富島及周邊島嶼,控制著呂宋跟大夏的貿易往來。
他們每一家都制霸一方,有不輸大夏水軍的實力,
任何一家過來,大夏水軍都未必擋得住,
廣東就算再怎么樣也不可能獨自抗下一王之軍,
是以這篇策問的難度可以說相當之高,也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完美答案,能得多少分全憑主審官的個人感覺來定。
……
最后一輪的三天的考試時間已經過了一大半,侯垚在第三日的卯時就完成了所有答題,
又強忍著不適,耐著性子把寫好的考卷仔細地回顧整理了一遍,
感覺沒有什么問題后便迫不及待地逃出了考場,此時才剛到辰時。
這該死的考場他是一刻也不想多呆,
這里面可真是臭啊,各種復雜的氣味混在一塊,比糞坑那種單純的屎尿味還要讓人無法忍受。
收卷之人見侯垚這么早就仿佛逃命似的逃離了考場,還以為是跟那些堅持不下去的考生一樣,是個半途放棄的廢物,
結果走到他的考位一看,卷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竟然寫完了,當即不敢再看,慌忙去叫謄錄官過來。
考生答卷使用墨筆,稱“墨卷”,交卷后加封并編號。
考生姓名、籍貫等個人信息,自交卷至發榜任何人不得見。
為防止考生于試卷作記號或其筆跡泄露,交卷后閱卷前,專有謄錄官若干把每份試卷用紅筆謄寫一遍,曰“朱卷”。
再由專人將考生之“墨卷”與謄錄官之“朱卷”詳加核對,無誤后始由同考官閱卷。
通常正常考生交卷都在未時以后,最晚交卷時間則是戌時,
像這樣在辰時不到就交卷的,不能說亙古未有吧,但也不多見就是了,
而且通常交卷越早,就意味著成績越差,但凡高手都要充分利用時間,讓自己更游刃有余一些,
謄錄官原本也以為抄的只會是一份垃圾試卷,結果卻越抄越心驚,竟忍不住違反規定,查看了一眼答卷人的姓名。
侯垚這個名字,頓時印入了他的眼簾……。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