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有一說一,《追龍》和《英倫對決》都可以說是好電影,也是王胖子和程龍近些年來最好的電影之一。 《英倫對決》算是程龍很少的老年英雄嘗試,還揉入了復仇+親情元素,背景還有現實政治,風格冷冽寫實,質量上佳。 缺點就是不像是程龍的風格。 這其實不應該算是缺點,但票房方面確實是有影響,也可能是前面幾部電影口碑不佳的反噬。 相比之下,王胖子的《追龍》和他本人近年風評更具反差。 別看王胖子這幾年搞出了《澳門風云》,票房給力,三部加起來超過20億票房。 然而第一、二部還能說質量合格,是一個不錯的喜劇商業電影,不帶腦子看也挺可樂的。 但第三部完全放飛自我,不知所云,全靠吃前兩部的老本,口碑稀爛,也一定程度斷絕了這個還算賺錢的系列。 王胖子雖然證明了自己的商業能力,但【爛片王】的名號卻是越叫越響。 而此番,王胖子搞了一部港式英雄片,卻是給了不少人驚喜。 其實《追龍》的套路其實并不新鮮。 典型的雙雄視角,一黑一“白”,底層崛起、人生巔峰、窮途末路的三段式人物傳記敘事,再加上相愛相殺的江湖兄弟情,以及喜聞樂見的打鬼佬愛國元素。 可以說,任何一個賣點,都是港片黃金時代拍過了的,乃至不止一部電影拍過,有些都被拍爛了。 還是那句話,套路不怕老,管用就行,哪個編劇和導演沒放過裁縫,但縫出彩就有難度了。 你可以說《追龍》是處處“借鑒”,但從另一個角度上,它又何嘗不是港片的集大成者。 《追龍》成功不在其劇情新穎或者如何精彩,而是讓觀眾感覺到了近些年很少的正宗老派港片味道。 所以,《追龍》的最大賣點其實就是懷舊,讓大家懷念起那個無數港片帶來的“江湖記憶”。 王胖子這個人絕對是有真本事的,《追龍》最大的成功不是口碑和票房,而是給無數香江電影人找到一個新飯碗。 拍老派江湖片! 于是,已經被香江人自己都拋棄的四大探長和九龍城寨一下子成了“新圖騰”,不知道養活了多少北上的香江電影人。 乃至別說電影方面,就是網文都跟著分了一杯羹,被港綜主角砍死的古惑仔能把香江附近的海域都填滿……… <div class="contentadv"> 可以說,《追龍》算是王胖子的口碑翻身之作,但他這輩子命歹,遇上了魏陽的《我不是藥神》。 《追龍》和《英倫對決》很優秀,但和《我不是藥神》比起來就不夠看了。 事實上,這部電影上映之后,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并不是火爆的票房表現,而是電影本身故事以及現實意義。 魏老板在知乎的形象其實比較偏負面。 資本家+渣男,而且還有才子光環,這些標簽都被所謂的“高知用戶群體”站在各種高低所唾棄鄙視。 知乎號稱“獨立思考”,飯圈屬性相對是眾多活躍平臺較少的,所以對待很多作品,夸的少,罵的多。 每一次魏老板的新作上映,甭管其他平臺口碑多好,拿到知乎,雖然有很多人支持,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各種挑刺。 《我不是藥神》算是魏老板極少數在知乎正面聲音大于負面的作品,而且是遠遠大于,評價極高。 觀點激進者,乃至認為《我不是藥神》乃至國產電影歷史上的一步重要轉折。 其給國產爛片樹立了榜樣,影片選取的敏感題材、諷刺揭露的社會問題、以及具備的社會喚醒意義在時下的電影市場,可謂里程碑一樣的存在。 這是近幾十年來國產影片沒有的思想深度! 既不是高舉愛國大旗刷人口紅利(《戰狼2》),也不是裝瘋賣傻博大眾歡喜(《唐人街探案》),更不是賣弄扭捏文藝腔故作憂愁(《超時空同居》),而是切切實實站在了廣大老百姓的角度看問題,反映的是底層老百姓的疾苦和心聲。 魏陽沒有忘記自己出身,還能寫出拍出這么一部用心的電影,還算是讓人欣慰。 沒錯,這幫知乎筆桿子難得夸一回魏老板,里面還夾雜著一點罵他的私貨。 《我不是藥神》也創下了魏老板個人電影的最高豆瓣評分——9.2分。 魏陽9分以上的電視劇還是有那么幾部,但是電影還是第一次,感慨頗多。 除了電影劇情和背后意義的討論,眾多主創也因為電影備受贊譽。 夸的最多的自然是魏老板! 其實這兩年來,因為《無雙》《瑯琊榜》《白夜追兇》等作品的表現,他的演技屢屢被認可和肯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