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工欲善其事-《北洋新軍閥》
第(1/3)頁
親兵團的確是毛玨極大的心血,手頭沒有一支精悍戰斗力,站在這與女真八旗交戰的最前沿,他心里是一點底兒都沒有。
不過如今親兵團有了,這一個來月也讓他們開始接近毛玨后世記憶中的軍人,扎眼的卻是,這些人馬手里還拿的是大棒子,拿這個和殺人如麻的建州八旗所抗衡?原始人?
雖然武器不是軍隊戰斗力的全部,拿著土制武器的大中華還是打敗了拿著三八大蓋重機槍還有坦克的小日本,但此時的大明看似一個龐然大物,卻是高層勾心斗角,下層麻木混日子的局面,在其中,毛玨小的跟個螺絲釘差不多,沒有精良的武器,他會被很輕易一腳踹進大海里。
還好,錢曾真的為他帶來了個寶貝。
還是毛玨的福地月谷,從堡壘向后翻過三道山梁,一道頗為奔放的大河響亮的轟鳴著沖向北海,這是清江支流的主要一支,鐵山境內幾條主要的大河之一。
這條河太湍急,地理位置又太高,沒什么魚,平時人跡罕至,不過今個,卻是熱鬧了幾分,一個個龐然大物在咯吱咯吱的"shen yin"聲中轉動著其沉重的身軀。
鐵山這地兒真叫個寶地,除了耕地面積少外,礦管夠,樹夠多,優良的木材到處都是,一個來月時間,五組巨大的水車車輪就樹立在了河中心,用流水充沛的能量來推動某種東西。
不過這兒,推得卻不是常規的磨坊,而是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一根根粗壯的鑄鐵棒子接過水車軸承傳來的巨大力量,傳遞進河邊水泥房子內,鑄鐵棒子上帶著密集的鋸齒,帶動著一排排木頭架子也是咯吱咯吱作響。
火花飛濺,倒立在架子上一根根粗壯的鐵棍散發著灼熱,一根根鉆頭已經深入其中。
大明鳥銃的生產方法是用一根鐵棍作骨,然后用熟鐵包裹,反復鍛打成槍管,最后再鉆開,不過熟鐵質地較軟,打打容易變形,而且鍛造時間相當長,最重要的一點,鉆孔時極其考研工匠技術,熟練工人也得一兩個月才能鉆好一桿,失敗率極高,十管里能有三管成功就不錯了。
這兩個步驟全被毛玨給省略了,用,大躍進時候的土高爐方法融化熟鐵液,并用火鉗夾著生鐵棍不斷的攪動,用灌鋼法向熟鐵滲碳,并且經過劇烈的氧化運動來排除鋼渣,這樣煉制出來的鋼品質已經很高了,不需要鍛打,直接就可以鑄造成鋼棍。
成型的鋼棍再用油來迅速退火,以達到細化結晶的目的,這樣的槍管材料雖然沒有反復鍛打那種細結晶來的更加堅韌,不過已經比熟鐵槍管要強橫的多,更重要的是省功夫。
接下來鉆孔就依賴外面的水車了,人會累,手會抖,可機械不會,由水車提供持續的動力,通過幾道齒輪固定鉆頭,然后看著機器轉透就行了,一直持續到洋務運動之前的中國火槍鑄造法就這樣被毛玨改了個面目全非。
可產能卻是令人感動!鑄造需要三天左右,鉆孔兩天就行,五個水車帶動十個機床,每個機床二十根鉆,后續拋光,裝備木頭把柄,扳機還有擊錘再有個一天時間,從毛玨鑄城時候就開始同步修建這個工坊,早了三天竣工,如今已經生產了一個來月,墻角包裹在稻草還有油脂中的火槍,已經堆了三四十個箱子。
毛玨真得感謝那個經常給他穿小鞋的那個主管了,造船的配件都得他跑腿去附近的工廠訂,順道他就感興趣的和小高爐煉鋼工人學了個皮毛,加上從北大營挖角來的鐵老頭,還有個在意大利待過,見過西洋鐘制作的洋妞,就有了個這個工坊降臨于世。
用撬棍撬開了個箱子,毛玨隨手從里面抽出一桿槍來,拎在手里掂量兩下,比朝廷工部發放的鳥銃可重了不少,大約十斤左右,拋光之后的槍管刷了一層黑,前些日子正好毛玨玩出了硝酸,這是用酸洗做的防繡涂層。
這東西還和之前朝廷鳥銃還有點不同,鳥銃是向后伸出個舌頭,這個卻與后世的扳機形狀大題相同了,而且槍口上被稱為鳥嘴的火繩夾錘上多了塊黑乎乎的小石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东市|
观塘区|
泽州县|
长沙县|
郴州市|
黄浦区|
张北县|
元阳县|
江都市|
重庆市|
牡丹江市|
西乡县|
炎陵县|
内江市|
大同县|
新密市|
安康市|
永福县|
凤城市|
丽水市|
雅安市|
友谊县|
那坡县|
中宁县|
祥云县|
探索|
新巴尔虎左旗|
昌宁县|
屏边|
潜山县|
海安县|
东阳市|
农安县|
大同县|
晋中市|
白银市|
炉霍县|
滕州市|
嵊州市|
札达县|
谷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