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和這句質問相比,老將先前放劍動作,就顯得格外尊重。 蓋聶感覺到身旁有殺氣升起,輕扭頭看了章邯一眼。 蒙驁微抬眼皮,如猛虎般的雙眼盯視著章邯,指著章邯鼻子痛罵。 “你這鳥人敢對老夫動殺心!來!拿這把劍砍下老夫腦袋找陛下要官爵罷!” 蒙驁老手抓上剛放在桌案上的寶劍,就要扔給章邯,抓起五寸。 始皇帝一掌按下,將寶劍重新壓到桌案上。 “蒙公勞苦功高,在秦國,沒有任何人能殺得了蒙公。” 溫聲勸慰蒙驁一句。 始皇帝摸著平放在桌案上,遍布風霜的寶劍,仔細打量。 看到寶劍劍鞘已不能反光,很是陳舊,始皇帝有些感傷。 當年那場兵變,蒙驁策馬救駕,手中拿的就是這把秦劍。 那時這把秦劍在始皇帝眼中,閃爍著神圣光輝。比秦國王權象征——秦王劍的光輝,還要神圣。 握住劍柄,始皇帝稍一用力,將寶劍拔出三寸。 三寸寒光熠熠閃耀,沒有沾染上絲毫鐵銹,依舊是始皇帝記憶中的那柄神兵利器。 金玉其內。 敗絮其外。 就如它的主人一般。 “朕永遠記得,當年八千軍神兵天降,徹底剿滅了呂不韋那賊人。朕的王位,是蒙公拼死調兵爭來的。” 蒙驁當初刷臉調兵,沒用虎符,這在秦律中就是夷三族的大罪。 蒙驁夜闖咸陽宮發出這樣質問,始皇帝第一時間認為蒙驁是在邀功。 邀功,是為接下來要做的事鋪墊。 是以始皇帝在承認其王位是蒙驁為其爭來的基礎上,點出“拼死調兵”四個字,意在提醒蒙驁。 朕當初沒有追究這件事,稍候不管你要說什么,朕要是不同意,你也不要繼續追究下去了。 始皇帝能容人,思考的也很現實。 他以為蒙驁接下來就會今夜披甲執劍的訴求。 但他想錯了。 老將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訴求。 他的回答,在老將這里,就是錯誤答案。 “陛下說錯了!” 蒙驁聲如洪鐘,斬釘截鐵地說道。 你蒙驁功勞再大,也是臣子,怎敢言陛下犯錯? 章邯臉色很不好看,殺意直對蒙驁,不加掩飾。 當事人始皇帝被蒙驁一而再,再而三的頂撞,卻是并不在意。 他面上微微露出一絲詫異,語氣微微上挑。 “哦?愿聽蒙公續言。” 蒙驁抓住已被始皇帝拔出三寸的秦劍劍柄,用力拉拽,拔出全部秦劍。 出鞘秦劍見光閃耀,劍光森寒,劍面上映照出蒙驁,始皇帝兩人面容。 敢在陛下面前亮劍,是要刺殺陛下乎? 章邯雙目凌厲,手掌摸住腰間秦劍劍柄。 只要始皇帝一聲令下,他隨時都可以一劍劈落。 蓋聶看看年邁的蒙驁,感應著蒙驁衰敗的氣息,不以為意,很是清閑。 不管蒙驁是不是刺殺。 以蒙驁這個歲數,武功。 只要他站在這里,蒙驁就不可能刺殺成功。 蓋聶被江湖稱作劍圣,他的劍很快。 “這把劍跟我快有十年,依舊吹毛斷發削鐵如泥,是長安君贈予我的。沒有這把劍,我救不了陛下,為陛下爭來王位的人,是長安君。” 始皇帝還以為蒙驁有什么驚人之語,沒想到是這么稀松平常的一番話。 “蒙公不必如此看輕自身,有沒有這把劍,蒙公都是那個率八千銳士,救朕于水火的蒙公。成蟜確實幫了朕不少,但一錘定音決定大勢的,是蒙公才……” “陛下真以為老夫憑借這一張老臉,就能調來八千人乎?陛下當軍令,軍紀,秦律都是屁話乎!沒有長安君,老夫能調來個狗屁!” 蒙驁打斷始皇帝話語,雙目圓睜,身軀半起,須發皆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