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當(dāng)朕不敢殺你?”嬴政目光掠向門前。 看到那里侍立的不是對著門半側(cè)身子的趙高,而是面向殿門的蓋聶,內(nèi)心一嘆。 若是時刻注意著朕的趙高,此刻已是過來跪在地上,抱著朕雙腿求朕開恩了。 嬴政不想殺嬴扶蘇,但事態(tài)發(fā)展到這一步,要他扔下手中秦王劍,臉上掛不住。 他現(xiàn)在急需一個能打破父子二人僵持局面的人,以往這個人是趙高。 只需要自己一個眼神,趙高必定會上前跪拜,這是君臣的默契。 而現(xiàn)在,行璽符令事?lián)Q做了蓋聶。 嬴政有些苦惱了。 蓋聶背對著自己,面對著門。 就算蓋聶也是個知情知趣之人,能順心意做事,那也要蓋聶腦后長了眼睛才行。 蓋聶腦后沒有長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眼神。這就意味著在這個大殿內(nèi),接下來沒有人會遞臺階。 這個局面,應(yīng)該如何解開? 嬴政苦惱。 “扶蘇從未有此想,父皇一怒,流血漂櫓,死在父皇劍下之人不知凡幾。父皇能殺的邯鄲城破無稚子,扶蘇和那些跳下城墻的趙國稚子,又有什么不一樣呢?” 一番話說的嬴政心火越燒越旺,讓他真的有種沖動,不顧一切地砍死他的長子。 門口處,蓋聶握住長劍的手一緊。 有殺氣! 數(shù)年前,秦國王翦領(lǐng)軍滅趙。 最后一戰(zhàn)打到趙都邯鄲,春秋戰(zhàn)國戰(zhàn)爭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現(xiàn)了。 在邯鄲那以青灰色磚石為主體的十三丈城墻上,一個個站在地上沒有車輪高的稚子,哭嚎著被趙軍扔下,如一個個落向油鍋的餃子一般。 城墻上的垛口處,傳來趙軍激動,亢奮,且仇恨地呼喊:“趙人永不降秦!” 城墻外的地面上,還不及成人巴掌大的稚童頭顱隨處可見。這片綿延了華夏歷史五百余年的戰(zhàn)火烽煙,第一次焚燒到了稚童身上。 消息一出,舉世震驚! 就算是當(dāng)年那場震驚天下,活埋四十萬趙軍的長平之戰(zhàn)!被罵為人屠的秦武安君白起,也沒有活埋身高低于車輪者! 絕世兇人白起,以戰(zhàn)車車輪比高。 將二百四十余站著還沒有戰(zhàn)車車輪高的趙軍,盡數(shù)放回趙國。那還是真正的上戰(zhàn)場的趙軍,不是稚童! 很快,一則謠言流傳開。 秦王嬴政暴虐無道,要王翦破邯鄲之日屠城,凡是邯鄲之人,無分老幼,一個不留。 邯鄲上至王公,下至稚童,誓與邯鄲共存亡! 八千余年歲幼小,不夠參與守城的稚子高呼“趙人永不降秦”,自邯鄲城墻一躍而下! 何其壯哉! 這則謠言在各國國君的推動下,很快傳遍天下,并取代了原本事實。 讓秦王無道的形象深入人心,也讓各國那些意志不堅的軍隊重拾戰(zhàn)戈,頑強抗秦。 到了現(xiàn)在,六國已滅。 但邯鄲城下那八千稚子命,依舊是被天下安在了始皇帝的身上。 …… 朕若當(dāng)年下達屠城之令,那趙王宮門前就不應(yīng)該有一人受降,何以王公大臣一個不落? 朕要一統(tǒng)天下,滅趙后,尚有魏,楚,燕,齊四國要滅。朕下達屠城之令,是為了讓那四國合縱圍攻秦國嘛?朕豈會如此愚蠢! 這逆子連這等國事都看不透,竟聽信謠言! 眼界如此之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