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若非陛下授意,陛下對(duì)李斯之言作何感想? 是同意,亦或反對(duì)? 始皇帝調(diào)整身體,換了個(gè)更舒服的姿勢,迎著群臣的眼神冷冷道:“大朝議政,不當(dāng)揣摩上意,再議。” 群臣不解其意。 但只要始皇帝未明確站隊(duì)郡縣制,這輛掛著分封制標(biāo)志沖鋒的馬車,就沒有停下的道理。 只是這一刻,群臣看著李斯的眼神,比剛才首次看向隗狀的眼神還要異樣。 左相是為子孫后代謀求基業(yè),搏命尚可理解。 你李斯搏命,又為的何事? 若說你是陛下授意,但你此論卻明顯會(huì)使陛下生厭——陛下好大喜功,打下一國于咸陽興建一王宮,怎會(huì)提前屬意你抽調(diào)皇宮,帝陵之民力去修建馳道? 群臣哪知,此事李斯已與始皇帝說過,早已爭得始皇帝同意。 他們只看得到始皇帝興建六王宮,卻看不到六王宮沒見端倪時(shí),咸陽馳道早已興建完畢! 又是趁著眾臣有口難言,怔怔震驚之際,李斯趁熱打鐵。 “夫從前天下實(shí)分封,是時(shí)也,是地也,是其不知郡縣制,唯知封建制也。其時(shí)行分封之制,與其說大家遵奉王道,毋寧說天下別無選擇是也!” “是故,不足為亙古不變之依據(jù)。此論若爾等不自認(rèn)愚癡之人,再不用說,斯再與爾等說史實(shí)。” 方才始皇帝說過樓臺(tái)案件今日不提,臣子不得再議,否則便是自食其言,要剁掉四肢丟在咸陽殿外的廣場上。 如今李斯這一段話,與始皇帝所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卻令群臣臉色一下子便難看到極點(diǎn)。 只因說話二人身份相去甚遠(yuǎn),始皇帝在群臣心中如神明,李斯雖貴為九卿廷尉,也不過是個(gè)人。 李斯在說出這句話時(shí)便知道結(jié)果,他是故意為之。 既然已為孤臣,便一路到底! 蛇鼠兩端,左右逢源,不成大事! “周行諸侯制,前后所封王族與功臣千八百余國,可謂大封特封,分封之極矣!然則,周武王尸骨未寒,周室便禍亂大生,發(fā)難者恰是王族之管、蔡諸侯!如此分封,談何拱衛(wèi)天子?談何拱衛(wèi)王室?” “至于周幽王鎬京之亂,王族大諸侯晉國魯國齊國皆不敢救,若非我老秦人棄置恩怨而千里勤王浴血奮戰(zhàn),何有洛陽周室之延續(xù)哉!更不說諸侯相互如仇讎,相互攻伐而不能禁止,以鄰為壑而踐踏民生!凡此等等,分封諸侯豈非天下禍根哉!” “周朝已已,大秦正盛。郎朗天下,唯有大秦!爾等要以一亡國之制,而興我大秦這幾千載未見之幅員遼闊國度,是何居心?” 李斯環(huán)視全場,說了一句再次令所有人都變了顏色的話。 “爾等要以秦為周,以封國為秦,欲行陛下之偉績?欲成秦非子先君乎!” 秦非子,乃秦國首位君主! 李斯將所有隔膜全部戳開,明確說明。 再想行分封制,便是要效仿秦滅周! 想行分封制的臣子,就是想做那滅秦之國的開國之君! “李廷尉能言善辯也。” 就在群臣變色驚慌之際。 一位今日還未曾言說的秦臣走了出來。 看其穿著,乃秦國上卿。 李斯扭頭,一見說話之人,臉色驟變,心中升起了千萬分戒備。 比其心情先前對(duì)上左丞相隗狀,右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去疾時(shí),還要再度警惕七八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