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為武將的尉繚罵人直來直去,不留絲毫情面。 為文臣的李斯罵人稍微轉(zhuǎn)彎,不留任何余地。 大秦一文一武,居臣之頂峰的二人這番爭鋒,目前沒有幾人知悉。 但如果二人繼續(xù)這么說下去,很快,朝臣將盡知。 “年紀(jì)大了走路有些吃力,左相可愿扶我一程,同回丞相府。” 一人插話,步履穩(wěn)健,行至二人中間。 敢打破這種談話的,其地位必然不低,正是大秦右丞相王綰。 “斯不回丞相府,要去長安君府也。右相不如勞煩國尉,汝二人年紀(jì)相仿,可為伴也。” 李斯拒絕了王綰拉攏,留下這么一句話,獨(dú)自一人踽踽離去。 其背景看去,卻是沒有一絲蕭瑟之感,反而有極大沖勁。 他就是這么一個人。 多疑,謹(jǐn)慎,偏激。 李斯和王綰這種老秦人貴族不一樣,也和尉繚這種魏國世家子弟不一樣。 他出身楚國,其父其母皆普普通通,他在楚國為一不入官身的小吏。 他上茅廁,看到茅廁的老鼠見人就跑,皮毛暗淡,瘦小不堪。 又入谷倉,看到谷倉的老鼠見人不跑,反而炸毛兇人,吃的滾瓜溜圓。 于是做出了感慨。 人啊過得好不好就和老鼠一樣,所處環(huán)境決定了生活狀況。 這便是李斯的老鼠哲學(xué)。 《史記》有言: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shù)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所以李斯變賣家產(chǎn),毅然去往齊國投身稷下學(xué)宮荀子門下,得了學(xué)識得了名聲。 又在天下皆言秦國無道,秦人蠻夷的情況下跋山涉水,趕赴秦國。 秦在極西,齊在極東。 那個年代,一個人要跨越如此遙遠(yuǎn)距離,其困難程度比現(xiàn)在困難無數(shù)倍。 山野匪盜,剪徑強(qiáng)盜數(shù)不勝數(shù)。 李斯九死一生,也要來到秦國,這里便初顯他心中那份偏激。 懷疑蒙家要染指其廷尉之職,為了不受威脅。 夜入咸陽宮,站等一下午。 不管不顧,寧做孤臣,也要奪得丞相之位。 這便是李斯,一個有無上才華,對權(quán)柄有巨大欲望的人。 李斯知道,他和出身好的王綰,尉繚等人不一樣。 世家貴族能明哲保身,他李斯不能。 他沒有那個資本,他不想再做茅廁中的老鼠。 他能做得,就是拼盡全力,拼卻性命,將一切都豁出去,不留退路。 他人能做的,李斯能做。 他人不能做的,李斯也能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