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秦二世……長公子!”伏生脫口而出。 淳于越都把話說到這個地步了,伏生若是還意識不到,那他就不是書呆子,是傻子。 “然也?!? 淳于越點點頭,臉上不自覺得浮上了一絲自得之色。 他端起杯中熱水不再滾燙的茶杯,輕輕送入嘴邊呷了一口,就好像是在品嘗什么美酒一般。 “我儒家何需與法家在朝堂上爭斗不休,為正統學說之爭互不相讓。這一世,便讓與法家又如何?只需穩固住長公子之地位,待到幾十年后,秦有二世,諸子百家,唯儒獨尊!” 伏生看著侃侃而談的淳于越,覺得很是陌生,他就像是第一次認識淳于越一般。 在諸子百家都將目光放在當世之時,他眼前的這位多年好友,竟然將目光放在了下一世! “那你為何還要率領門生,與法生爭論?”伏生不解地道。 淳于越自從入了秦國朝堂,就經常帶領儒生與法生發生沖突。 上一次沖突是商地大旱,始皇帝問策群臣。 儒生的意見是:遇到這等天災,就應該寬恤商地百姓,減免當地賦稅,讓周邊郡縣開倉放糧。 法生表示反對:秦以法治國,法不可改!如果因為商地大旱就更改賦稅,法律失去了它的威懾力,那秦國就會有滅頂之災??梢宰尞數匕傩斩紤魅胛椋姳菦]有賦稅的。這樣百姓能活下來,軍隊實力也得到擴充,法律威信也沒遭到破壞。 實際上,秦國歷史發生的多起天災,處理方式都是按照法生們所述,把難民編入軍隊。 因為耕戰策略的緣故,秦國上馬是兵下馬是民,可以說是全民皆兵。 所以大多時候,秦國還會借此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國內矛盾。 要是打贏了,那就糧食,土地,什么都有了。 要是打輸了,首先,設有二十級軍功爵的秦國很少打輸。其次,如果真輸了,那就意味著戰敗。戰敗就會死人,人死了,就不用糧食了。 儒生們也知道秦國的傳統,正要偃旗息鼓之時,淳于越站出來了。 “如今四海升平并無戰事,要如許多之軍兵何用?不若施仁于天下,教化萬民,以此仁政收六國百姓之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