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現在,李斯要做的事與當年的商鞅一樣。 諸侯國行縣制,卿大夫不存也。 天下皆行縣制,諸侯亦不存也。 朝上群臣,本應有相當一部分會成為諸侯,剩下的那部分也有成諸侯的機會。 而李斯這一句話,直接讓這些未來諸侯們,全部都gg了。 此必為陛下授意! 王綰,隗狀,馮去疾等群臣都怒氣上涌。 他們一聽李斯所言,就知道這是始皇帝安排的,就像當初秦孝公安排商鞅出來變法一樣。 商鞅不是第一次變法,就想要以嚴苛刑罰行霸道治國的。 商鞅一共見了三次秦孝公。 第一次,商鞅提出帝道治國。 即以堯,舜為代表的華夏最古老治國之道。 核心是師法造化,即是后來的黃老學說。 秦人各司其職各行其事,自然大治。 秦孝公給的理由是太慢,我不接受,你走吧。 第二次,商鞅提出王道治國。 王道最典型的就是禮制,即重新規范各種禮制,要臣子不可僭越,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 秦孝公這回連理由都懶得給,我不干,你走。 第三次,商鞅提出霸道治國。 這次就是變法了,以法家理念為核心,我制定法律,你必須遵守,你犯了法,那我不管你什么身份、不管你有什么名望,都得給爺死。 秦孝公這時候搞禮賢下士那一套了。 先生你講的好啊! 求先生輔佐我治理秦國啊! 李斯今日之所以說出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一番話,最大的可能,就是始皇帝授意。 這和當初的秦孝公路數一模一樣,朝堂上的都是人精,哪個拎不清? 長公子呢? 群臣都下意識地看向前排嬴扶蘇常坐的位置。 這個時候,他們需要長公子幫他們沖鋒陷陣。 長公子可是崇尚周禮,是周制的堅定維護者,一定會出言反駁的。 但映入他們眼簾的不是嬴扶蘇,而是一個有著俊逸面容的嬴成蟜。 眾人看著瞪著大眼睛,一臉百無聊賴模樣的嬴成蟜,紛紛埋怨。 怎么是這個豎子? 長公子去哪里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