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必!” 伏生拒絕。 “今日,我儒家門生越多越好!” 一大波跟著伏生來到這里的儒生們,沖進了屋舍內。 沒有沖進來的那些,在外面把屋門處堵的水泄不通,嚴嚴實實,一絲光都照不進來。 不管是屋內的還是屋外的儒生,他們的目光都不住得在伏生和淳于越身上打量。 往常,淳于越和伏生關系甚好。 淳于越正是在伏生的支持下,才成為儒家隱形領袖。 所有儒生都想知道發生了什么事,能讓要好至極的兩人起沖突。 伏生看人到的差不多了,把厚厚的一大卷竹簡全鋪在淳于越桌案上,一點一點小心攤開,每一根竹子上都刻滿了文字。 刻上去的? 眾人眼睛一亮。 戰國時期的書寫工具,就已經由刀,逐漸演變成了毛筆。 那個時期的毛筆,是將筆毛均勻的圍在筆桿的一段,用線纏住,而且筆鋒比較長。 這種筆鋒雖然中心為空,導致寫字時只能用筆尖的一小部分,但總比刀刻好用吧。 所以但凡發現一本竹簡,其中文字是用刀刻上去的,那基本就能確定是古書無疑。 儒家崇古,古書也帶個古字。 他們紛紛探著腦袋,湊到竹簡前,仔細辨認上面的文字。 “《論語》?”有人看了兩列字,便失望地道——他還以為是沒讀過的古書。 “真是《論語》?” “確是《論語》!” “拿一本《論語》來做什么?” 眾人都很不解。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白日朝堂發生了什么事的。 伏生冷笑,當著眾人的面,將朝堂上他沒昏迷之前的事,說了個清清楚楚。 話剛說到淳于越站出來硬挺嬴成蟜,眾人看淳于越的眼神就有些不對了。 孔子說過:“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