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是我放棄他,是他要放棄良心、放棄正道!” 厲元朗煩躁的抬了抬手,暫停這一話題,說到他去光明島的感受。 “仲禮,今天我參觀光明島的時候,順便去了灣商子弟學校,感觸頗深啊。” 黃仲禮沒有接茬,靜聽厲元朗繼續說下去。 “或許入鄉隨俗的原因,他們也搞起吹捧那一套。知道我喜歡聽高山流水,專門弄了一個班級的孩子集體演奏,以此吸引我。并且,把我十年前在鄉鎮工作時的照片翻出來,實實在在打了一張感情牌。” “顧修岸喜歡研究領導,灣商也不遑多讓,一點不比他遜色。” 黃仲禮擺弄著手中酒杯,慢條斯理說:“厲書記,說一說我的感受吧。” “由于若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我們處于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接受接觸國外觀念也是最早的。” “改革初期,我們經濟羸弱,急需資金和技術幫助我們發展。在接受資金技術的同時,難免要接觸國外思想。” “他們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他們主張以人的利益為第一位,萬事首先考慮自己,所謂的思想自由就是利己主義。” “相反,我們那時候人的思想單純,風氣淳樸善良。做事以別人為先,考慮別人的利益比自己的要多。” “然而,經過幾十年的開放搞活,我們經濟發展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國家整體地位也有質的提升。” “同時,國外的利己思潮也深入我們普通大眾人心。以前的利他主義幾乎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就是利己主義。” “比如說,行人不守交通規則闖紅燈被撞;老人自己摔倒誣告幫助的善良人;小偷去別人家盜竊出意外,家屬反而狀告被盜人家等等,這樣鮮活案例比比皆是,舉不勝舉。” “說明什么?不能怪老百姓,是我們官員的所作所為、新聞媒體的宣傳導向出現偏差,導致大家的思想觀念變了,變得自私自利,變得勢利。” “以前評價一個人能力,是評判他為大家做了多少有益的事。現在呢,誰有錢,誰能掙錢則成為新的評判標準。說我們是拜金社會,一點不為過。” “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誰窮誰光榮,因為大家一樣窮。現在呢,誰富誰是大爺,誰有話語權。” “這種拜金思潮影響方方面面,普通百姓如此,官員中尤為嚴重。這些年,國家加大反腐力度,每年查處大批腐敗官員。但是,越查,腐敗案件卻不降反升。” “我個人認為,還是我們處置力度小,罪不至死等于給腐敗分子貼上免死金牌。”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之所以腐敗分子敢于腐敗,一個是面臨巨大金錢和利益誘惑的僥幸心理;另一個,則是腐敗不死的法律審判。” “話說回來,你這次前往光明島視察,灣商研究你,投你所好的行為,在我看來,是另一種拉攏腐敗的前兆。” “不得不承認,若州經濟快速發展,除了國家審時度勢的高瞻遠矚,灣商的貢獻不容小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