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你在聽嗎?”沒聽到厲元朗的反應,鄭海欣謹慎的問起來。 “我在聽,你說吧。” “再后來,我就試著把房間的燈換成臺燈,后來臺燈換成蠟燭,最后我什么亮都不用點了,一到天黑就能自己睡個安穩覺了。” 鄭海欣說的歡快,厲元朗聽著卻是無比心酸。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那是迫不得已,誰不想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快樂享受童年樂趣。 “你那時候多大?”厲元朗問道。 “九歲吧,可能還不到九歲。” 鄭海洋比鄭海欣大十幾歲,父母因意外去世之后,她的哥哥既當爹又當媽,還要上班還要照顧她,挺不容易的。 所以,他們兄妹倆的感情非常好,更多的時候,在鄭海欣的心目中,已經把鄭海洋當成了父親甚至母親。 鄭海欣的經歷,厲元朗深有同感。 他媽媽去世的早,他爸爸又以酒為伴。 童年時的他,過早的承擔起家的義務。< 義務。 做飯洗衣做家務,很小的他都會了,是被逼會的。 不會做就要挨餓,就要享受老爸的責罰和打罵。 有了這樣的經歷,才能成就今天的厲元朗。 所以單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和鄭海欣很相似,這也是他能理解鄭海欣的原因。 當厲元朗也把自己小時候的這些事情,講給鄭海欣之后,鄭海欣笑了,“想不到你堂堂的厲大書記,小時候過得并不比我強多少。” 富人不知窮人苦,飽漢不知餓漢饑。 只有經歷過的,才知道這里面的辛酸。 厲元朗報以苦笑,“我也是人,而且還是來自于普通家庭的普通人,沒什么可奇怪的。” “是啊。”鄭海欣長嘆一聲,又不說話了。 “海欣,你困嗎?” 厲元朗翻了個身,正好面對床上同樣側臉的鄭海欣。 “你要干嘛?”鄭海欣雖然這么問,卻并無異樣的警覺。 她相信厲元朗,要不然也不會同意他留在這里。 “如果,如果可以的話……” 厲元朗說半句留半句,還真讓鄭海欣有了些許的警惕。 他這是在暗示? 真要是那樣的話,我該怎么辦? 是喊叫還是警告? 一想到厲元朗會對自己那樣,鄭海欣馬上裹緊被子,裹得嚴嚴實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