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是原本的計劃被他打亂了,璃月的仙人們因為他還有溫迪的原因已經猜測到巖神沒有逝去,大概率不會選擇大鬧,所以給到璃月七星的壓力就會減輕。 所以鐘離他推進公子的計劃就是在增加愚人眾給到七星的壓力。 只是自己現在能夠吸收緩解磨損,鐘離似乎可以不用因為磨損退休?繼續帶領著璃月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佐助把自己的想法說給鐘離聽,而對方則是笑著說道: “你確實能夠緩解磨損,不過你也終究會有自己的事情,沒辦法一直停留在璃月。” “而且有一天,我在港口漫步,聽到一個商人對屬下的夸獎,你完成了你的職責,辛苦了,現在去休息吧。” “那時,我在來往的人群中駐足良久,心中不斷自問,我的職責,又是否已經完成?” “之前我一直在庇護著他們,但是如果有一天我真的離開了,他們能夠堅持走下去嗎?” “璃月需要開啟一個新的時代,一個由神制轉為人制的時代。” “其實理論上,若陀龍王也應該是留給他們的考驗,只不過這對于現在的他們來說,還有一點超綱。” 靈智這時候有些甕聲甕氣的說道: “摩……鐘離,你的意思是如果這次沒有宇智波佐助,我還會成為你計劃的一部分咯?” “你這家伙……也罷,我還是去為佐助小兄弟打造兵器吧。” 說完,他也走出了往生堂。 ———————————————————— ps:這里說一下若陀叫靈智這個稍微有點女性化名字的原因,先要明確的一個點是原神的背景體系參考了諾斯替神話。 (“若”讀re這種奇怪的讀法,一般只在佛經里出現,譬如“般若re”。“若”的這種讀法,在中古漢語里是/?ia/,一般被用來音譯梵語中的j?a,或巴利語里的?a。“般若”(中古漢語/puɑn?ia/)是譯自巴利語????? pa??a對應的梵語是??????? praj?a。 根據這種梵漢對音規律,“若陀”/?ia dɑ/應該對應的是梵語????? j?ata,或對應巴利語????ata。“陀”在中古漢語里是濁音,一般只用來對譯梵語里的濁音da或dha。但由于如果t夾在兩個元音中間會受元音影響濁化,變得讀如d。所以ta如果跟在一個元音后面,會用“陀”來對譯,譬如“阿彌陀” amita。 ????? j?ata是形容詞,意思是“為人所知的”。有個相關的名詞是????? j?ana,意思是“知識”。佛經中一般音譯為“闍那”,或意譯為“智”。 ????? j?ana有個古希臘語同源詞:γν?σi? gnosis,還有個英語的同源詞:knowledge。三者都表示“知識”,都來自于共同祖先,原始印歐語的詞根?neh?-。請注意 j?a-,gno-和know,三者何其相似。 gnosis在諾斯替派的語境下一般被翻譯成“靈知”。實際上,諾斯替派 gnosticism正是得名于此,因此有時也被稱作“靈知派”。諾斯替派的人的終極追求,正是獲得“靈知”gnosis。靈知并非普通知識,而是一種超越物質自然之上的,對于事物本質的終極知識。諾斯替派認為只有獲得靈知才能得到拯救,靈知即是拯救本身。) 所以這里若陀在體驗過佐助能緩解磨損的能力后,給自己改名叫靈智,他的野心很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