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種簡單樸實無華,且經過戰場實踐得出來的戰斗方法。 那就是由呂布帶著高順陷陣營充當鋒頭,用來執行破陣和打開缺口,張遼等人緊隨而后,率領更多的并州狼騎擴大缺口,并用自身軍團天賦減少并州狼騎的意外傷亡。 而其他的八健將,則率領自己的部隊,從兩翼開始包抄,避免敵人逃跑,同時獲得最多的勞動力。 可以說在這個地方已經打了近半年時間的并州狼騎,完全沒有失敗過,甚至打殲滅戰都打成本能了。 戰爭打完以后,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活著的,統一打包帶走,直接刮地三尺。 雖然一開始呂布也想像在并州一樣,執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政策,不過在了解到實際情況以后,呂布也就放棄了這樣的想法。 終究是距離太遠,在這里拿到的一切都沒有辦法帶回去,或者說帶回去的成本太高,完全就在路上浪費了。 再加上來一次也不容易,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不高,索性和北方的袁家溝通好,直接竭澤而漁,將得到的一切低價賣給袁家,袁家則開具對應的收據,等到呂布回中原以后,由待在國內的袁家進行支付。 如此一來,不管是袁家也好,還是呂布也罷,都能夠避免路上龐大的損耗。 呂布對此當然很滿意,也相信袁家所擁有的信譽,至少在當前漢帝國做主且見證的情況下,袁家不可能不支付對應的利益。 而四世三公的袁家,即使經歷過失敗,遭受過挫折,依舊能夠支付龐大的利益。 青壯年的勞動力一個四五萬錢,婦女三四萬錢,老人孩子額外一個統一價。 這個在當前中原地區都快被禁止的東西,現如今還被擺在臺面上,也只是因為買賣的人口非漢族人員,而且不在漢帝國本土上進行交易,所以也就揣著明白當糊涂了。 不過饒是如此,看著呂布、張遼一次次帶過來的人,就算是已經在北方立足的袁家,也是一邊心痛,一邊欣喜的接受。 欣喜的是這些都是勞動力,也是人口,可以高強度壓榨并且使用的勞動力,創造出眾多的物質和財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