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辰安的話,徹底顛覆了梅放夕和鐘離悠的認知。 作為寧國大儒,梅放夕當然讀過許多的書有著極高的才華。 但在他的骨子里,依舊秉承的是三綱五常之思想。 他當然想的更多一些,比如他認為民是國之根本,認為君當善待其民。 在他的認知中,民依舊是依附于君之存在,民本就是君之仆從。 他問李辰安這個問題,本意是想了解一下李辰安若是登基為帝,會有哪些待民之舉措。 他萬萬沒有料到李辰安這番話會如此激進……若李辰安不是寧國的攝政王,他甚至會以為李辰安這小子是意圖謀反! 因為在李辰安的話語中,民,已然成為了國之主人! 國,是君之國! 民,怎可以與君相提并論? 但在細細思量一番之后,他雖未能全盤接受,可他卻也沒有出言去反駁。 他發現無法反駁。 因為千百年的歷史,皆是因為朝廷的腐敗與苛政導致民不聊生,最后落下個改朝換代之結局。 這便是水能覆舟。 這便是民之力量! 既然最終如此,那如果寧國之百姓從一開始就是頂天立地之人,就是敢向不公抗拒之人,就是朝廷的監督之人,他們行使的是國之主人的權力,那么朝廷會不會因此而收斂? 當整個朝廷的運作在百姓的監督之下,這便有如將所有的陰暗都暴露在陽光里。 權力受到了制衡便沒有了絕對的權利。 官員的言行在百姓的視線之內,官員的舉措若有不妥便會受到百姓之反對,如此,或許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腐敗。 但說來容易,這要實施,卻難如登天。 因為這完全顛覆了圣學,完全否定了皇權之最大權威。 這必然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全力反對。 攔在李辰安面前的不是什么荊棘坎坷,而是一座巨大的山! 難怪花滿庭堅持認為李辰安必須當皇帝! 除了他,誰能真的去革了自己的命? 除了他,又有誰能知道如何去建立這樣的一種前無古人的新秩序! 梅放夕沒有再問李辰安如何去做。 他反倒是和李辰安聊起了曾經的過往。 喝了一壺茶,他這才請李辰安以踏春為題寫了一首詞。 當他看見李辰安毫不思索的落筆的時候……他才知道這小子詩仙之名,當真名不虛傳! 天下,無人能敵! 去歲中秋,他連做十六首詩詞,絕無半點虛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