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云書賢蹙眉看著那巍峨卻也顯陳舊的高大城墻。 剛才太子殿下和那李文淵的對話他當然聽得清清楚楚。 他也從中聽出了異樣的味道。 他也很想知道究竟是誰給了寧國如此強硬的勇氣! 在吳國京都東旭城的時候,對于本次太子殿下親自前往寧國談判,皇上很高興,群臣也在朝會上對太子殿下大加贊賞。 這次談判雖然不是打仗,可談判的結果卻和征戰并沒有什么兩樣。 甚至比征伐別國來的更加重要! 兵不血刃便能為吳國開疆拓土,拿下的還是對吳國威脅最大的無涯關。 這功績,足以讓太子殿下載入史冊,也足以讓太子殿下登基之后穩定整個朝局。 雖然看似此行不難,但太子殿下并沒有輕視,甚至還極為重視。 所以東宮的幕僚們為此行可能遇見的挫折做了諸多的假設—— 比如溫煮雨是了解吳國的。 他既然成了寧國的內閣首輔大臣,這一場談判極有可能是他親自參與。 正因為他了解吳國,他更了解寧國而今之局面,他的態度應該是初時強硬,而后小退一步,再后嘛……當是與太子殿下說說舊日之情,割讓無涯關,讓寧國的軍隊退至玉丹河一線。 后退百里! 無涯關至玉丹河中間的這百里之地,便是兩國的緩沖之地。 寧國的損失并不太大,卻給了寧國一個喘息的機會—— 內亂這個東西通常會傷及國本。 寧國本來就窮,那個詩仙攝政王他肯定是需要先穩定內政,讓被姬泰禍害了二十來年的寧國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 吳國目前也沒有再伐寧國之心。 只要這界線重新劃定,吳國甚至還能給予寧國一些幫助。 因為寧國還有另外三面之敵! 這次談判選擇的時機也是經過仔細推敲的。 寧國內亂剛剛平息,寧國的皇帝駕崩,朝中姬泰一系授首,寧國上下的官員將被大清洗。 那個攝政王年僅十八! 他才剛剛握住那權柄,想來還不知道怎么去用。 他的背后倒是有高人向他舉薦了溫煮雨。 但就算溫煮雨再厲害他也沒有三頭六臂! 他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給寧國官場換血,所以這兩年之內,他根本無法抽出精力來應對邊疆戰事。 他需要的是一個穩字! 東宮所有的幕僚一切思考,都是圍繞著溫煮雨來分析。 沒有任何一個人重視那個詩仙攝政王李辰安! 就算是他云書賢也同樣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