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昭化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 寧國京都玉京城,晴。 水云山。 陽光灑落在皚皚白雪之上,散發著刺眼的光芒。 站在水云山山腰處的李辰安看著這山腰處被積雪掩蓋了的墳頭微微瞇起了眼睛。 這些日子,他起早摸黑幾乎都呆在御書房。 他給溫煮雨等人答疑解惑,也親自著手起草了一份憲法的大綱—— 那玩意厚厚的一本他當然沒可能背得下來,但核心的要義他還是記得的。 畢竟前世經商,最需要了解的就是法律。 他搭建了憲法的基本框架,這當然是簡易的,要完善它恐怕需要數代人的時間。 具體的內容就交給了溫煮雨,由他組織人手去盡快完善,而后再普及全國。 他也搭建了寧國朝廷新的組織結構,并在昨日的朝會上任命了第一批主要官員。 他起草了一份推行工商業的計劃書,交給了中書省中書令年承鳳! 溫煮雨要總領全局,所以他任命了溫煮雨為內閣首輔。 三省最高官員皆入內閣,一應國家大事,皆由內閣討論通過之后執行。 這些日子他已不記得吃了幾條狗之精華,他只知道這是他來到這個世界最忙碌最充實,也最有成就感的日子。 他不知道自己弄出來的這些東西,在未來會對寧國對這個世界產生多大的影響。 在他看來,他已經將一顆半文明的種子播種了下去,至于它最終會不會生根發芽開出一朵美麗的花來……他期望能夠開花,但若是夭折了,他也并不會心疼。 他終于忙完了這些事,于是決定啟程。 去蜀州! 今日他沒有再去宮里。 他帶著蕭包子、小武、阿木和王正浩軒還有一群侍衛來到了水云山的這處山腰,站在了那三處墳前。 中間的那座墳是孫鐵線的。 他本應該叫長孫鐵線,但李辰安沒有去更改碑上的名字。 因為長孫鐵線這個名字,在昭化三年盧戰驍滿門被滅的時候就不復存在。 天下只有一個極少人知道的孫鐵線。 那個駝背的喜歡飲酒卻不再飲酒的老人。 他的墳前放了一壇子畫屏春,還有一碟醬豬尾巴。 左邊的那座墳埋的是為皇城司奉獻了一生的那個孤寡老人,他叫苗秋分。 他曾經是上車候府的大管家,而后又是梅園的大管家。 然后是皇城司二處前大統領。 他深得長孫驚鴻敬重,長孫驚鴻說他曾經與爺爺的關系也極好,二人時常圍爐煮茶談詩論道。 第(1/3)頁